楼上的吕纬甫(4)

作者:大风不是木偶 阅读记录

徐以寒在心里暗哂,他记得这个邱海是中文系毕业——和赵辛一样——是不是中文系的人都这个德性,固执得像蠢驴?

徐以寒端起杯子抿一口水,轻松地笑了:“邱部长,你说得这个问题太形而上了,咱们可以约个时间私下讨论。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我的想法去和豪盛协商,同时继续向作者们征集参赛申请,”徐以寒瞟邱海一眼,似有所指地说,“我们的赛制是会明明白白公布出来的,作者们也都看得见,这是两厢情愿的事情,可不存在什么侮rǔ和欺骗啊。”

“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会议室一片寂静,好一会儿,编辑部耽美组副组长,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女人,抬了抬手。

“徐总,对一个网文作者来说,一周写一万字,确实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您看,作者们接龙写作,一天一位作者,这就意味着每个作者要等前一个作者写完了,才能开始写自己的内容。也就是说,作者们要在24小时之内写够一万字。”

徐以寒:“他们会提前讨论大纲。”

“大纲只是一个主线,作者们平时写文也会打大纲,但即便这样,要他们一天写一万字,还是有点……难为他们了。”

“OK,咱们这么算,”徐以寒耸肩,“如果我们把每个作者每次更新的字数降到六千,每人写八次更新,这才五万字不到——你觉得这个篇幅够吗?”

“我们可以把比赛时间延长……”

徐以寒直接忽略她的反驳,继续说:“而且据我所知,现在的专职作者,每天更新五六千字也不是问题吧?我们是在办一场规模很大的比赛,这场比赛要达到的效果是爆红,要足够吸引人——每天给读者看五六千字,和普通更新有什么区别?再说六千字能写什么?主角吃了顿饭,主角打了场架,这就六千字写完了。内容这么少,怎么刺激读者追更?”

组长沉默片刻,点头道:“您说得对,还是一万字吧。”

徐以寒笑了笑:“我是个学经济的,文学的事我不懂,要让我们的小说好看、吸引人,还得靠你们。我只能尽力做营销,让我们的小说被更多人看到——咱们各司其职,劲儿往一处使,是吧。”

“OK,散会。”

走出会议室的时候徐以寒和邱海对视了一眼,邱海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清清楚楚落尽徐以寒的眼睛。

但徐以寒并不把他当回事,邱阿姨的亲哥又怎么样?真正的大boss是老徐。徐以寒虽是总裁,但真正持有股份的人是老徐,徐以寒明白,老徐才是最艰难的一道坎儿。

如果老徐只是个满脑肥肠的商人就好了,可惜,老徐是个明白人,他虽然不直接管理蔚蓝,却对蔚蓝的财务情况一清二楚,之所以把徐以寒召回国接手蔚蓝,就是因为老徐发现徐以倩在蔚蓝黑了不少钱。而这场比赛是网文界从未有过的模式,说白了,模仿娱乐圈的造星模式。徐以寒有信心能通过这场比赛狠赚一笔,同时培养出更多新读者,但他不敢保证老徐会支持他的尝试。老徐是jīng明的商人,他做的每一个决定背后,都有缜密的风险评估做支撑。

要说服老徐相信他,难度很大。这也是为什么徐以寒大力邀请赵辛参赛——老徐和赵辛他爸赵教授是多年至jiāo,如果赵辛参赛了,或许老徐会对他多一些信任和倚重。

可问题是,徐以寒叹了口气,赵辛也是块难啃的骨头。

赵辛这块骨头有多难啃?这么说吧,当下网文领域里最大的两家公司,便是蔚蓝和豪盛。赵辛大三的时候凭借一部历史正剧风小说崭露头角,蔚蓝和豪盛都向他投去了橄榄枝。按正常人的思路,那肯定得选蔚蓝吧?就算那时主事蔚蓝的人不是徐以寒,但总归是徐家人,赵辛签了蔚蓝,要什么资源没有?可他赵辛偏不,他不稀罕这层关系和特权,他要的,恰恰是公平磊落的竞争——于是他签了豪盛。

什么人啊这是?!

还有更绝的。签约豪盛之后,赵辛竟然写起了耽美,一个男的,写耽美,这和出柜有什么区别?行,写耽美也行,那好歹低调点吧?人家赵辛偏不。徐以寒永远记得那个冬天的深夜,他结束了期末考试和同学出去狂欢,同学搂着洋妞载歌载舞,他醉醺醺地躺在沙发上刷朋友圈,手一哆嗦,手机差点把鼻梁砸骨折。

他看见,赵辛在朋友圈,分享了豪盛文学公众号的推文。

推荐的正是赵辛的小说,作者:唐纳森,名称:《楼上的人》,类别:耽美。

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写的耽美文——赵辛就是这么刚。

总之,徐以寒是越想越头大,他该怎么劝赵辛参赛?威bī?赵辛又不是蔚蓝的作者。利诱?赵辛不缺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