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堡变奏曲(108)

作者:眠琴柳岸 阅读记录

万瑛:“出门?老板,你要去哪儿啊?”

史阳明:“要出差吗?”

顾恺:“旅游。”

好好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顾恺便出发了。

他确实是要去旅游,自驾游,只不过路线是跟着裴温演出的地点走。

没多久,顾恺开出城区,走上高速,去往裴温巡演的第一站。

一个人开车的过程总是枯燥的,但走在高速上,顾恺不敢走神,也尽量让自己别去想和裴温有关的事情,专注于开车。

下午,顾恺抵达第一站。

表演是后天,这多出来的两天,顾恺便在这座城市旅游,观赏各种美景,品尝各色美食,体会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

演出当晚,离演出正式开始还剩一个小时的时候,顾恺站在剧院门口,犹豫要不要进去。

凭心而论,他想去看看裴温。

但又觉得两人已经分手,他还这样跟过来,怪矫情的。

更关键的是,如果看到裴温难受,他会跟着难受。

如果看到裴温一点都不难过,那他不是更难过了?

顾恺难得纠结得不知如何是好,站在剧院门口抽了支烟,然后赶在最后一刻进去了。

为避免被裴温发现,顾恺特意选择了一个很偏僻的位置。

在光线昏暗的角落里,视野也不算好,顾恺看不太清裴温的脸。

但他能感受到,裴温完全沉浸在了表演之中。他已经不再是裴温,而是戏中那名为坎的年轻人。

话剧《红》讲述的是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受邀为四季大饭店作画,商家开出了天价。想成为画家的“小工”坎成为他的助手,二人在画室内展开了一场深入灵魂的对话。最终罗斯科退还天价报酬,拒绝将自己的画作陈列在四季大饭店内。

舞台上是光线昏暗的罗斯科画室。

画室四周陈列着罗斯科所作的壁画,几张长桌上凌乱地摆放着油彩桶、插满画笔的咖啡罐、颜料盒以及威士忌酒瓶,硬木地板上满是深深浅浅的红色油彩。

传奇剧团另外一名老前辈饰演的画家罗斯科,穿一身不合身的旧衣,上面沾满了胶水和油菜,鼻梁挂着厚厚的镜片,左手食指与中指间夹着一只香烟,一点红光在舞台上明灭。

他正向自己新来的助手坎展示自己的画作:

“你看到什么?”

裴温饰演的坎穿衬衫西装,打领带,正欲回答,罗斯科又道:

“等一下。你站近些,你得靠近它,感受它的脉搏,让它触动你,张开双臂拥抱你,占据你整个视野——”

演员用富有情感的腔调,抑扬顿挫地念着台词。

“红色。”

与《恋爱的犀牛》不同,《红》没有太强的故事性,全程都是两个主演在画室中对话,整整一个半小时。

对于不喜爱这类东西的人而言,着实枯燥得很。但喜爱的人,则会随着主演一起深入那个充满哲思的世界。

顾恺处于这两者之间,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

但因为主演的特殊,他看得分外投入。

演员的台词功力毋庸置疑,丰富激烈的情感能瞬间带着观众入戏。

偏执、自我的罗斯科,是个纯粹的艺术家,顾恺是美术生出身,对这位画家有所耳闻,而且还曾现场看过罗斯科的作品。

罗斯科喜欢用简单的色块和线条传递人类情感,深入表达人的精神内涵。

不懂的人只会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小孩子也会的涂鸦之作,但他的作品远远不像那么简单。

更令顾恺在意的是,这位伟大的画家也患有抑郁症,并且最终与用须刀割断了自己的动脉,自杀身亡。

罗斯科打开灯,明亮的灯光瞬间充斥整个画室,他再次问坎:“你看到了什么?”

坎有些睁不开眼睛,回答道:“只看到白色。”

“白色令你想到什么?”

“尸骨、骷髅、停尸间……贫血……残酷。”

“白色让你感觉怎么样?”

“恐惧。”

“为什么?”

“像是屋外的白雪……屋内我的父母死去了。那是冬天。我记得窗外的白雪:白色……”

戏中的坎在七岁那年目睹了父母被谋杀的现场,从此留下了心理阴影。

剧场内响起一阵音乐声,顾恺听着耳熟,随即想起那是莫扎特A大调第23钢琴协奏曲。

罗斯科喜欢莫扎特和舒伯特。

安静高雅的钢琴声,透着某种神秘的味道,像是静谧的古堡夜里,回荡在地下室内的声响。

随后小提琴、大提琴与双簧管等管弦乐器同时响起,小提琴的优雅,大提琴的沉稳,双簧管的明亮,伴随着钢琴声,共同演奏出一曲动人的乐章。

其后,乐曲逐渐轻快,散发出莫扎特特有的诗意与活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