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大佬(22)

作者:德拉贡小姐 阅读记录

甲导演第一期节目是开场,所以要稳重,请的是著名的甘草老演员。甘草老师演了一辈子的权臣、奸臣和贪官,最近接了一部民国题材的抗日片,在里头演埋藏最深的地下党,是个非常重要的线索人物。有天微博上网友扒出这位甘草老师以前的照片,发现前段时间里那个满脸褶子、老态龙钟的“贾似道”竟然和面前这个正义凛然、看皮相不过四十岁出头的地下党骨干是同一个人,一时间引起热议。甲导演借着这个东风把甘草老师请来做第一期节目,评的是甘草老师早年演过的一个系列历史剧的原著小说,两人品茶对坐,侃侃而谈,从戏里讲到戏外,从书本谈到剧本,倒了不少干货,再加上导演和甘草老师的名气,节目评分瞬间在豆豉网上升了起来。

但显然甲导演是个名声也要、流量也要的主,第一期靠甘草老师圈了观众的好感,第二期便要拿现成的热门话题来炒,“选美先生”上头受以诗刺世,最后引得全场募捐的视频如今正排在微博热门前三,导演甲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趁热打铁,把受请来节目组,为显得公平,又把同时在场上表演诗歌朗诵的模特d一同请来。师兄弟两个都是首次上这种高质量的访谈节目,野鸡公司自然是广而告之,在二位艺人的宣传通告上大大吹嘘一番。

因为各自是有台本的,而且两个小辈不能抢了导演甲的风头,所以内容并不是很夸张,记一记便好。重点的重点,是受在导演那儿不能穿帮,得时刻维持一个立体而完整的逼格。

攻说,所谓装逼之法,万变不离其宗,就像古代考状元,一定是先背四书,西方要做神父,一定是先背圣经,所谓装逼,也是要先看经典。

受问什么是经典。

攻带受往自己私人书架顶上看——足足二十一个版本的《围城》。

“如今你要像我一般文本细读统统吃透已然来不及——对了,你看不看金庸?”

受:“???武侠小说里边也传授过装逼之法么?”

攻:“《倚天屠龙记》里边张三丰要当着众人的面现场教张无忌’太极剑’,说过一句’不用到旁的地方,我在这儿教,无忌在这儿学,即炒即卖,新鲜热`辣。不用半个时辰,一套太极剑法便能教完。’今日我便效仿这张真人,传你一套’《围城》装逼三法’。”说着掏出一本00年人民文学版《围城》放受手上。

“你听好,所谓围城三法,第一法,叫做’董斜川论诗法’。说的是方鸿渐赴宴,遇到个大佬名叫董斜川,喜欢些古旧的东西,为人很是狂傲,席间便把古今中外诗坛上有名没名的人都提溜出来挑三拣四了一通,把在场不少人震慑住了。虽然这段剧情无非是钱老在卖私货,与主干故事并没有什么妨碍,但是这段话几乎就是装逼界的经典演绎了,你需要理解其中的精髓。”

受点头做笔记。

“我们常问,装逼的一大特点是什么?我总结是——挑剔。为什么可以挑剔,说明供他挑选的基数就很庞大,能够非常非常挑剔,暗示的是这个人拥有的财富、知识的数据本身就很丰富,这是在某个领域上’富裕’的象征。这个方法论的源头,我觉得甚至可以追溯到陈寿的《三国志》上头。《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有言:‘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这个’曲有误周郎顾’,就是说周瑜精通音律,哪怕醉酒,听见乐者稍微弹错,也会抬头相看。”

受鼓掌:“这个逼装得好。”

攻点评道:“一个小小的’顾’,就显出了他在音乐上的造诣,你说是不是很高妙?这招在一群耳机发烧友里边被奉为圭臬,用来吹嘘耳机质量,可惜用得太拙劣。我记得一条最经典的例子,是说一个煲机大佬那天在家与他朋友一块品他那套24k钛合金线圈高级设备,中间出现了一个小杂音,大佬’啧’了一声。翻开新闻,发现就是那个杂音出现的当口,三峡发电站的水库在放闸。”

受:“……”

攻:“当然这个有点夸张。此法另一个集大成者是曹雪芹,《红楼梦》里妙玉给众人奉茶,贾母说了一句:’我不喝六安茶。’六个字,尽得炫富风流。你自己品品。要说装逼,还是古人厉害,陈寿六字、曹雪芹六字,钱鐘书却拉拉杂杂写了那么大一篇,唉,也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言语间,把钱老也diss一番,竟然也很得“董斜川论诗”的精髓了。

受:“……我知道了,一个人富裕或者渊博之后就会’作’,如果我们把这种’挑剔的作’表现在语言和行为上,那么对方会反向地认为,你是一个富裕或者渊博的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