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咎(18)

作者:熠星 阅读记录

许崇山在那边咳嗽了几声,姜庭鸾便有些担心:“您这是怎么了?有去买止咳药吗?”

许崇山却不在意:“没什么大事,就是因为受了一点凉所以咳嗽,你不用担心。”

姜庭鸾道:“咳嗽是小事,但是要是没及时吃药炎症厉害起来,就会难受了,外公,您身边没有照顾您的人,可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啊。”

许崇山知道姜庭鸾是担心自己,便笑着道:“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只是你在A国,外公也看顾不到你,你也要好好照顾自己才是。”

姜应鸾应了,犹豫了许久,才问道:“我妈妈,她还好吗?”

许崇山没有察觉到他的情绪:“挺好的,上次我去看她,她还胖了一点,气色也不错。听说她在医院里跟着志愿者学习织毛衣,还说要给我也织一件呢。”

姜庭鸾默然。

国内舆论对于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的污名化,大概没有谁比像他这样拥有一个常年会经常犯病的的精神疾病母亲的人更深刻,从小到大,他不知道多少次听到别人在他背后窃窃私语。

“那就是那个疯子的儿子?长得倒跟他母亲一样,一看就是个狐媚子。”

“别这么说,人家会听见的。”

“这有什么说不得,难道不都是实话?他妈妈幸好关进精神病院了,要不然,我可不愿意跟个疯子住这么近。听说她妈妈还放过火呢,真的是,有病就该关进去,放在外面不是害人吗?”

“人家已经够可怜的,你就别说了。”

“什么可怜不可怜,她有病就该好好关着,凭什么放出来?要我说,怎么没在那把她自己放的火里烧死?也少了个祸害。”

“你别说了,人家过来了。”

但是姜庭鸾永远是冷着脸走过去,从来不发一言。

在成长的过程里,他查阅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发现这是一个庞大、复杂且涉及很多层面的问题。

传统文化中的“家丑不外扬”的思想根深蒂固,一旦家中有人出现心理或者精神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看医生,而是想办法掩盖住这件事,生怕左邻右舍有什么闲言碎语,甚至有些愚昧些的人家,会认为病人是“撞邪了”、“被什么上了身”。而得不到及时的救助,病人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甚至彻底失去自主能力,因为心理上的“退行”,彻底变成一个废人。而没有攻击性的精神病人还好,许多有攻击性的精神病人如果没有被控制,常常犯下许多骇人听闻的血案,或者作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为。这种案件一般传播的很快,对于那些对心理知识了解不够的大众而言,他们并不会区分是这是哪一种类型的精神疾病,只会笼统认为就是“精神病”,从而对身边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更加恐惧和厌恶,无形中又加重了对精神病人这个群体的污名化。一些有自知力的心理疾病的患者在这种环境下,会因为自己的病而有羞耻感,从而拖延看病的进度。

姜庭鸾觉得,这种恐惧和厌恶,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愚昧和无知,甚至可能原因就是拒绝认识。再加之国家对于精神残障人群的漠视,许多有攻击性的精神病人得不到控制,变成了街头巷尾的流浪汉,无形中加重了群众的恐慌。并且法律法规中对于精神患者犯罪的条例过于模糊,使得在许多重大案件中,因为犯罪者借助精神疾病鉴定证书脱罪,群众气苦,攻击性却全部指向了精神问题群体。

姜庭鸾知道,像他母亲这样,有攻击性行为的精神病人,是应该送去精神病院治疗,但是那些看到他就觉得他身上有病毒一样避之不及的邻居,那些用各种侮辱性语言在他背后议论的同学,以及一些知道他母亲是精神病人之后就对他态度三百六十度转变的人,都是让他越来越沉默和成熟的原因。

如果没有他的外公一直在安慰和开解他,姜庭鸾会变成什么样,依旧是个未知数。

但是好在,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他深深呼出一口气,道:“等我在这边工作了,就将您和妈妈都接过来,让妈妈住最好的疗养院,您也可以经常去看她了。”

很多和许晚初住在一起的病人,在精神病院住了十几年,家人就当这个人已经死了一样,从未探望过,连医药费都是医生护士们垫付的。只有许崇山,每周都会去看望女儿,给女儿送衣物和水果。

姜庭鸾一直觉得,自己的外公是一个坚韧并且很伟大的人,只要有他在,再大的风雨,他也能够为他们遮挡。

许崇山在那边呵呵笑:“好,好,外公等着享你的福。”

姜庭鸾只觉得心酸,却依旧道:“这边对于精神病人没那么歧视,您也可以过些清静的日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