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杯(74)

作者:静安路1号 阅读记录

沈朝文低头想了想,突然就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他试探着去问师姐:“我有个朋友有转行做离婚律师的想法,他以前做非诉,没什么经验,师姐,你能给点意见吗?”

师姐嘴角一抽:“别拐弯抹角的,你那个朋友是你吗?”

沈朝文点头:“哦,是我。”

师姐不解:“我听说你并购干得很好啊,辞职一次又跳进去还是天天做核心案子,你做得蛮好,转行做什么?”

从非诉转到诉讼,从谈判桌转到律师席,这跨度确实很大。

沈朝文答她:“你给我讲讲吧,我很好奇。”

师姐和他对视几秒后,笑着凑近给他分享了做这行的心得体会。

一个月后,想要彻底改头换面的沈朝文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他再次从那家很多人想进都进不去的律所辞职,告别过去天天出差熬夜的高强度工作,找了一家口碑不错的中型所入职,从最简单的工作干起,立志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离婚律师。

那一年的沈朝文对未来充满希望,很高兴自己以后可以不用老是出差,能留出时间来多照顾家庭,多陪陪男朋友。

而姜默的事业在那一年糟糕透顶,他甚至遇到了一件再过三十年也还是会觉得恶心的破事。那件破事跟沈朝文那年的生日有关系,但姜默实在不想跟沈朝文坦白为什么那年忘记了他的生日,只能在心里烦恼了整整一年。

第34章

都说下坡路要好走些,但姜默并不这样觉得。他的那条下坡路不仅仅是下坡,还有很多障碍,有的能避过去,有的则是想避都避不开。

碰上姜启东生病那事儿的时候,是姜默第一个本子孕育的关键时期。唐李那会儿其实已经跟一个投资方谈得差不多了,跟姜默碰头商量好以后,唐李转头又去找了找那个罗总敲定后续的事,妥了。结果第二天跟姜默通气的时候才知道,他的姜导没办法拍这个电影了,父亲生病,他是无论如何都是要去守着的。

姜默不想让那个本子搁浅,毕竟前期已经做了一些努力,不能让已经找来的那些人失望,他坚持让唐李推进下去,就算把剧本卖了也行。本子是卖了,但压在人家手里不见天日,就那样黄掉了。

一个不太好的开头似乎注定了之后的坎坷。

等自己的事情理得差不多了,姜默再整理好心情出去重拾梦想时才发现,市场变差了。

大环境是能影响生计的,市场不好,能分的蛋糕就变少,那样直接决定了像姜默这种新导演的机会也变得更少。在行情整体不好的情况下,新导演的项目嘛,有十个黄十个。

碰壁的时候居多,什么倒霉事儿都遇上过。拍一个长片拍到一半,投资方倒闭跑路了,凉。挑到一个类型片,和制片人见面,这个不满意那个不满意,聊来聊去,黄了,最后定了别人。自己喜欢的本子更惨,被人质疑来质疑去,说不接地气啊,太晦涩,市场不会喜欢的。

残忍的市场规律和姜默心里的艺术标准是冲突的。如果不妥协,你就是没片子拍。妥协了,还是够呛。也想过去求求人,想了想,没拉下脸去,他不是那种性格的人。

人被否定太多次的时候,会陷入自我怀疑。

心碎过无数次,但姜默没想过放弃。

好在他什么都会一点,能干点兼职,也不算太停滞不前。没片子拍他就写剧本,偶尔去给别的项目做做兼职,做个后期,做个场记,摄影他都做过,反正有活儿就去。只要是片场,是电影的活儿,他都去,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人总不能闲着。

一直待在那个圈子里,至少是不算脱节的。有人打趣他说转行算了,别的也做得不错,姜默也只能笑笑,不解释什么。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姜默很清楚他的低谷期来了。志气,傲气,被消磨了一些,有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时候他不想讲给别人听。

那年七夕前一周。

唐李拿着一个本子找来了。是他们之前谈过的一个项目,拿去创投试过,没什么回音。姜默还挺喜欢那个剧本,叫《橄榄》,很简单的一条故事线,一个平静又绝望的故事,讲希望破碎,人生走到末路,讲男主角用一颗橄榄跟他的命运和解。姜默对这个本子其实很有信心,这是他擅长的内容。

唐李说,找到投资了。他谈得差不多了,估计有戏。姜默问是什么人投,唐李说了个名字,姜默不认识,也就哦了声,说你继续谈吧。

一开始他都没抱多大希望,毕竟这几年黄掉的项目太多了。结果唐李那边进展还不错,说应该有戏,那个老板看了你的资料,很感兴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