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餐馆通古今[美食](110)

作者:范江江 阅读记录

宰相说话算话,吃了人家的极品美味,督促底下人赶紧去弄盘子碗。

字画收集起来有点麻烦,唐末乱了一阵,至今流传下来的名家名作寥寥无几,想找得花时间也要碰运气。

瓷器还好,它们不像纸张怕火烧、怕水浸,价格还便宜无比,挑品相好的收集,过手的能有上千件,被昱琉分数次带来。龙宫过了明路有好处,贴身太监刘德顺因为心存敬畏,不但不干涉昱琉搬东西上宫床,还会帮主子打掩护。

上千件大宝贝的到来让唐瓷爱好者老聂欣喜若狂,在岛上住了半个月,公司都不管了,精挑细选了几件东西出来,准备走小型拍卖场看看市场反应。

全卖是不可能的,哪能一下拿一千件唐瓷出来卖,再说他也舍不得,等以后找到好的借口办个私人藏品展再跟藏友们交流,至于捐不捐给博物馆,留给孩子们考虑吧,让他先过了眼瘾再说,当然还要换钱回来。

虽然昱琉带来的兽首玛瑙杯跟陕博的那个不是同一件,但这东西跟吴道子的画一样,一出来就是爆炸性新闻,根本解释不清来源,搞不好扣你个私藏文物的罪名,所以字画、极品国宝坚决不能卖。

瓷器还好,首先瓷器是批量生产的,不怕跟现有的文物重复,当然字画类重复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太少。

还有一个原因,甬城是唐代越窑的所在地,江南偏安一隅,不像北方战乱频繁,古董得以大量保存,民间唐瓷藏友不少,老聂自己就有几件,早年的交易手续不全,来源上很容易糊弄过去,国家对青铜器交易查得最严,有合法来源的瓷器还好些,少量转卖给喜欢的藏友,既陶冶了别人的情操,也丰富了自己的钱包。

老聂穿着他新做的唐装出现在拍卖场,亲眼见证了双赢的结果,他特地选的本地越窑的一件牡丹花纹盖罐竟拍出了1.5亿的高价,其他三件成交价低一些,但也有几千万进账,一场拍卖会,租岛的前期费用就出来了。

有老友见他不出手,出了拍卖场上前关心,“你不是最爱唐瓷吗?我看你举到最后放弃了,是不是公司最近资金紧张?”

老子举牌是给自己当托好不好,当然不能承认,老聂沉痛道:“房子不好卖,资金流有点问题,我不能再买了。”

有人听到老聂的话,想要捡便宜,“聂老,资金流紧张,出手几件藏品不就有钱了吗?”

就等你这句话呢,“我有几件看腻了的唐瓷,如果你们感兴趣,咱们可以私下交流下。”

“当然感兴趣,你说个时间。”

老聂第一时间把拍卖所得转给袁圆,自家人明算账,餐厅是袁圆的,所有收入也归袁圆支配,他们这些老家伙就是给孩子服务的。

老人对她好,袁圆能回馈的就是加倍对程墉好,又赶上他的生日,这是两人一起过的第二个生日。袁圆提前做了准备。

程墉不想小狗子在一旁搅局,问这个妈那个妈什么的,也不想袁圆为他受累做饭,两人进城过生日,去仇枫叔叔的得月楼吃了顿大餐,接下来是袁圆给程墉安排的生日活动。

七拐八拐被袁圆带去了一处施工现场,程墉纳闷极了,“过生日你带我来工地干吗?搬砖?”

“错,开挖掘机,你不是爱抓娃娃吗?生日我让你玩个升级版的,怎么样我对你好不好?我浪不浪漫?”看你们谁还说我是钢铁直女。

“……,太浪漫了。”你果然在加倍对我好哇。

程墉喜欢这个生日礼物吗?当然了。

程大队长用多功能挖掘机的抓铁机头帮工地抓了一小时钢筋,临走还意犹未尽呢。

看程大队长露出罕见的孩子气笑容,袁圆终于弄明白某人爱抓娃娃的原因,男人至死是少年,程大队长曾经也有个蓝翔梦。

作者有话说:

古董的表述上一章做了修改,感谢大家的意见。

关于三星餐厅的战斗任务也做了修订,变更为两个。

还剩最后一个支线任务,以主线的大显任务收尾。

感谢在2022-10-23 23:35:04~2022-10-25 00:34:5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ee 3瓶;秋日私语 2瓶;

第59章 战时供给

某位面,1937年秋。

国立清华大学建筑系学生林光北正乘坐一艘海轮南下逃难,这是一艘从天津港始发,中途停靠青岛,目的地为上海的客轮。

天津并非他逃难的起点,作为暑期留守学校的一员,7月时他经历了日军对清华园的轰炸,九死一生后,躲进城内的同学家中借住了一个多月,等到了清华大学将在长沙复课的消息,他就是长沙人,能够回乡继续学业对他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同学卢毅担心路上安全,决定留在北平,只有他一人上路,从东四十条卢家到正阳门火车站的一路上,太阳旗飘扬,日本宪兵趾高气昂,火车车厢里也尽是说日语的人,天津站下车查票时,他的两厢行李被便衣扣留,对方态度蛮横,抗争也不会有结果,只能放弃,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帮地质系教授捎带的教学标本幸运地躲过了搜查。

海轮内舱挤得水泄不通,连厕所都挤满了人,林光北找到一个垃圾桶站上去,才得以喘息片刻。有个怀抱幼儿的年轻母亲因为拥挤和缺氧,险些失去意识,怀里孩子的哭声让他发现异状,赶忙跳下来将垃圾桶的位置让给这位母亲。

面色疲惫的少妇感激不尽,问他在哪里下船,她的娘家在青岛,如果有需要,可以为他提供落脚的地方。

这正是林光北难以抉择之处,如果在暂未沦陷的青岛上岸,走胶济线,再转乘南下的火车去长沙便宜是便宜,但此刻徐州等地正在遭遇轰炸,如果铁路被炸毁,他就要被困在战区。

如果在上海上岸,去长沙水路、铁路选择很多,但长三角同样是战区,他能不能下得了船都是未知。

浑浑噩噩不知过了多久,舱外甲板上传来骚动,这艘客轮的中途停靠站青岛到了。

连续二十多个小时没有合眼,最终疲惫战胜了一切,林光北选择在青岛登陆南下。

谢绝了年轻母亲的邀请,林光北在路边小馆子吃了一盘鲅鱼水饺,就近找了家小旅店睡了一大觉。他身体一向不错,睡醒后体力恢复大半,出发去火车站买去济南的车票。

这一买就买了好几天,回乡避难的人太多,林光北排到第三天才终于抢到一张珍贵的车票。

战火暂时没有烧到胶东,胶济线两旁的农民们正在秋收,红彤彤的高粱一直蔓延到天尽头,秋收的喜悦难以掩盖战争的阴影,林光北看到铁路旁有人在挖战壕。

从没有过的迷茫涌上林光北的心头,国破家亡之际,一个读书人到底该何去何从?

林家是湘地大族,家境殷实,父辈都曾出国求学,从小耳濡目染,他奉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理念为圭臬,为湘江两岸架桥铺路,造福百姓一直都是他的理想所在。可这一切都被战争毁灭了。

可供读书人选择的道路并不多,还有现实的压力存在。两个月前,战争爆发之时正直暑假,大部分同学都回乡休假了,不知道大家收没收到长沙临时大学成立的消息,就算收到,有些人也未必能够成行,旅途上的危险先不说,出行需要不菲的旅费,虽然校方可以报销一部分,家境困难的大有人在,选择放弃学业的不会少。

从此天各一方,天人永隔,是他跟大部分同窗的命运归途。

于他而言,归途之旅还未过半,从济南转津浦线去徐州时,前方战场激战正酣,途中遇到数次空袭,每次敌机袭来,都要下车步行到铁路线两里外的地方躲避,炮弹离他最近之时,只有不到一米的距离。

从小擅长占卜的老太爷说他命格极为特殊,连遇数次死劫均能化险为夷,神算果然料事如神,借老太爷的吉言,他一定能平安归乡。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