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餐馆通古今[美食](35)

作者:范江江 阅读记录

来得正好,袁圆正想找他。

晚餐还是家常便餐,照烧鸡排饭配杂蔬汤,饭后茶歇时间,袁圆提出自己一早的计划,“张博士,咱们两个位面合作一下怎么样?”

张伟激动地扶了扶眼镜,“换蘑菇吗?当然愿意,我不要别的,就要你的牛肉。”吃了让男人更man的牛肉。

“牛肉好说。”886反馈,休还活蹦乱跳的,不是在打猎,就在带领部落壮士寻找盐土和盐湖的路上,估计过段时间就会过来,她的牛肉不会缺。

袁圆要的不是鲜蘑,那东西既不好处理,也不好保存,袁圆想要的是生生不息,“张博士,我想要你们的菌菇培育技术和菌菇包。”

张伟早前不是没设想过小袁老板会提这种要求,知识产权保护是相对的,又不存在宇宙知识产权局,位面之间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蘑菇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味道美,交换给袁圆丰富大众的餐桌,也是在做一件有利民生的大好事。

对于救命恩人,张伟曾经许诺过,要命都行,干脆地回复,“小袁老板,我不是研究菌菇孢子的,不过我们位面的网络上有大量的菌菇培育方面的论文可以免费下载,等我回去收集一下再转交给你。”培植菌菇是实践性技术,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论,网上的资料绝对够用,至于相关领域更高深的论文,如果袁圆有需要,他也会想办法搞来。

钱老也插话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回去也收集下我们位面的资料。”

袁圆面露感激,“谢谢你们,以后有我能帮上忙的,尽管提,不要客气。”

钱老笑笑,“你是我的忘年交,朋友之间不用客气。”

三人相视一笑,以茶代酒碰了一杯,啥也不说了,一切都在酒里。

技术先这么安排,至于菌菇包,袁圆只要最常见的,产量高的草菇、香菇、平菇、金针菇、双孢菇。

她查过资料,这些常见菌种里,草菇生长周期最短,一般在25-30天,问过张伟,他所在位面菌丝更加强壮,草菇生长周期更短,只需要18-23天,如果后期维护好,能长至少10茬蘑菇,本位面只能长3-5茬,这就是差距所在。

张伟表示这都不是事,“草菇菌包好弄,我早前说过,我们位面环保法律严苛,跟你们这里禁海一样,我们位面不同地点有不同的禁摘期,不能采摘野生菌类期间,我们就吃养殖蘑菇,卖菌菇包的商家很多,我回去给同城的商家下单,后天晚上我先带一百个适合家庭养殖的小菌菇包给你做实验。”

博士就是高效,袁圆感念他的热情无私。提了个建议,如果以后大批量交易,靠网购是不行的,需要张伟再想办法搞个公司来运作。

关于这个问题,张伟这两天养伤时在病床上反复思量过,研究所工资不高,不管跟胡婉婷能不能成,养家糊口是男人必须要尽到的责任,给自己弄个第二营生很有必要。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难道还是应在小袁老板这里?

老袁也高效,给女儿注册的食品销售公司,流程快要走完,下周肯定完事。

换来的菌包,一部分拿去研究菌种,另一部分,量少不急着卖,袁圆另有想法。

如果多点全开,袁圆觉得自己没那么多精力,其他位面暂时没有接触,不了解,二万饥饿人口的拯救,袁圆还是想放在刘桂英大娘的位面,刘大娘正直又有智慧,大队长也信得过,有大山大河掩护,行事更加便利。

老袁不定时会送一船洪叔的陈粮粉过来,海草又送来五千斤,袁圆在网上搜索滞销农产品的信息,买了农民滞销的地瓜、土豆若干,还接触了几个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中间人,让他们帮忙留意市场里被倾倒的滞压商品,尽可能减少成本支出,用最低的价格,买更多的食物。

……

清晨四点的刘家河大队,刘永和亲自赶着小驴车拉着他的大救星四婶去拉救命的粮食。

日出前气温最低,这会估计零下七八度,棉袄里的棉花打结不怎么顶风,刘永和整个人都被冻透了,身上再冷,心是火热的,四婶就是能耐,说能拿人参换粮,就真把粮食换来了。

心情舒畅地甩了个鞭花,让小毛驴顺着小路自己走,刘永和转头跟围着棉被坐在身后的刘桂英白话,“四婶,你怎么不让我赶马车来,马车拉得多,一趟就完事了。”

刘桂英撇了撇嘴,“放心,驴车一趟也能拉得完。”

刘永和:“……”好像跟我想得有点不一样。

刘桂英本来冻得嘴瓢不想说话,这大侄子该聪明时永远犯迷糊,逼得她出口训人,“懂不懂细水长流?一下子拉一马车的粮,当大家伙眼珠子长在脚后跟怎么的?被发现不得砍头啊。”真是的,我刚飘完,你小子也发飘,有大人参了不起啊。

刘永和摸着有些谢顶的脑袋,嘿嘿直笑,“我错了四婶,我得意忘形了。”

小毛驴带着两人走的是沿江的一条小路,江面结冰,运木头的船早就停了,小路荒僻,周围没有村落,平时少有人走,刘桂英把从袁圆那里换回来的粮食放在江水拐弯处两山夹着的洞穴里。

一个山洞用一次,打一枪换个地方,以后就按这个思路来,刘老太太深谙她爹的战斗理论。

小毛驴终于走到地方,天还没亮,黑暗里待久了,视线不受阻挡,两人也没打手电,摸索着进了山洞。

刘永和满怀期待的拧亮手电,光看这七成新的麻袋,里面的粮食保准不会差,大米指望不上,他不要求别的,苞米碴子就行。

把身前的麻袋撕了个小口,刘永和伸手往里抓了一把,一碰便知,不是苞米碴子。难道人家费二遍事,给加工成苞米面了?

赶紧拿手电一照,刘永和:!

这是什么玩意?他的大人参就换了几袋子土?!

还带着腥次赖歪的松枝味,不会山上现挖的吧?

不敢大声跟老太太嚷嚷,刘永和委婉地问道:“四婶,你是不是被人骗了?”

“骗什么骗?领导们都在节衣缩食,你以为天上下苞米碴子啊?哪来那么多好东西,这是我求爷爷告奶奶,让人家帮忙弄来的小球藻代餐,有点腥,兑了点松树粉,试验过了,保准吃不死人。”

小球藻刘永和在报纸上看到过,是大城市的专家搞的,具体什么样,他这个偏远地区的大队长也没有机会见。瞅瞅还真像,刘永和信了。

这么难弄的东西,四婶都能给弄来,他刚才还想埋怨四婶,真是太不应该。刘大队长知错就改,真诚道歉加保证,“四婶我错了,小球藻我一定好好珍惜,咱大队所有人都要珍惜,一会回去,在大队部熬好,我亲自监督大家喝下去。”

在袁圆那里有幸喝过这玩意的刘桂英嘴角抽了抽,你确实要亲自监督。

刘家河今天一大早没了往日的萧瑟,众人扶老携幼拎着饭碗争相往大队部赶,听说大队长和他爹给大家鼓捣了好东西出来,让大家去大队部领饭。

一看大铁锅里绿了吧唧咕嘟冒泡的糊糊,全体傻眼了,夏天往外冒泡的臭烂泥塘子就跟这玩意一个色儿,大队长父子俩不会是鼓捣出了土汤让他们喝吧?”

刘永和大发官威,“瞅你们那怂样,我爸以前干啥的你们不知道?”

老刘头年轻时在城里中药铺当过伙计。

“这是我爸学人家的小球藻弄出来的代餐,绝对有营养,还管饱,你们一人盛一碗,必须喝完。”

大光头、挖人参小能手、(伪)代餐研发者——老刘头第一个带头,猛灌一大碗。娘嘞!谁这么有才?他熬的中药都比这玩意好喝。

不对?老刘头细品了品,小眼睛闪出精光,往刘桂英那望了一眼,两人心照不宣地对视一瞬,微微勾了勾唇,收回目光。

性格毛躁的年轻人可能尝不出来,喝完差点吐了,人老成精的老人们,像老刘头,二太爷,刘三奶奶,都喝出了不同,粮食就算再差,尝在嘴里是不一样的,这哪是带餐,是实打实的粮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