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历史直播,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196)

作者: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不错,不是“难于抉择”,而是“不能抉择”。则天皇帝女主临朝,在开创前所未有之先例的同时,也引爆了前所未有之矛盾,以至于女皇左右为难,踌躇十几年也回答不了那个最要命的问题:

皇帝到底该给李家,还是该给武家?

则天皇帝攀附周平王幼子姬武为先祖,号称要绍述姬周的美政。以周礼而言有嫡立嫡无嫡立长,需要从女皇的直系血亲中选取继位的后嗣;但女皇后嗣李武同源,传予皇位无异于浪费了自垂拱元年以来翻云覆雨的苦功,武周王朝便必然只是昙花一现的插曲,一生的政治理想付诸东流,皇帝怎么能够心甘?

天授元年皇帝登基之处,事事以功业为己念,似乎真将延续武周王朝看做了她生平的第一要事,因此而大肆抬高武氏的地位。数年之间,武承嗣、武三思、武攸宁封王,先后跻身宰相,在朝中大肆勾结朋党、排斥异己,权势莫可比拟,朝中三品以上,一半都流着武氏的血。

与此相较,则是李氏迅速的没落——自垂拱元年以来,非武皇所出的宗室固然已经凋零殆尽;但天授之后,连武皇的亲子孙也不能保全了。废太子李贤的子孙被鞭杀,李旦屡被构陷,连王妃亦死无其所,赖伶人安金藏剥胸见赤心而辩之。至长寿二年,局势更是激化到了顶点——皇帝祭祀于明堂,竟以魏王武承嗣为亚献,武三思为终献。

明堂祭天是周礼中最为重大的仪式,亚献则是独属于太子的资格。则天皇帝竟尔弃用亲子而选择武承嗣,那么倾向似乎已经是相当明确了。作为千古一遇的女皇,她似乎即将展示出独属于政治家的冷酷、无情与理智,为了她呕心沥血所缔造的武周王朝,不惜献祭上最后的骨血,以此来奠定千秋一现的宏伟理想,万世永续的基业。

听起来还挺带感的。】

大概是终于缓过了一口气,在天幕叙述武皇给予李家种种残酷的打击之时,全程惊得目瞪口呆的魏王终于动了一动。然后——然后毫无意外的落入了女皇的眼中。

女皇嘴角微微抽搐,不动声色的掠过了亲侄子脸色上难以遏制的那一抹喜色。

当然,作为尸山血海刀剑丛中滚出来的皇帝,多年栉风沐雨算计人心,她已经不会因为子孙的境遇生出什么别样的心绪了。但自己能铁石心肠视若无睹是一回事,眼见着别人因为亲骨肉的遭遇而欣喜欢腾,那俨然又是另一回事。

——更何况武氏的心思已经路人皆知,武承嗣这按捺不住的喜色,是仅仅对皇嗣,对庐陵王,对李氏的幸灾乐祸么?

恐怕朕立时御龙宾天,魏王会笑得更为灿烂吧?!

不过,除了对侄子居心叵测的警惕之外,自女皇心中油然而生的,还有一股不可遏制的厌烦。她平生见过的政敌实在太多,但无一不是聪明绝顶机关算尽的顶级人物,真料不到政海沉浮数十年,临老了居然要看这些货色演猴戏。天幕都已经泄漏出了武氏夺嫡的丑事,魏王武承嗣都还能在茫然中欣欣自得,丝毫不顾及朝廷最根本的颜面!

像这样飞扬浮躁,利欲熏心的蠢猪,居然也想当太子么?!

武皇只觉得脑子发木,厌蠢症登时大肆发作起来。

……但发作起来又能如何呢?皇帝稍稍想了想而今的局势,终究只能揉捏鼻梁,缓和愈发难耐的头痛

【表面来看,武皇立嗣似乎是个排除法,既然李氏对她的万世基业政治理想是莫大的损害,那么就只有将皇位传给武氏。自天授元年以来,武三思武承嗣应该就看穿了这一点,并为所谓唾手可得的皇位付出了卓绝的努力。只不过吧,作为武家的卧龙凤雏,在擅自展开行动之前,这两位似乎忘了确定一件小事:

他们的姑妈虽然姓武,但与武氏真有什么密不可分的关系么?

武三思武承嗣与则天皇帝当然有血缘,但基于血缘上的亲情吧,不说是亲如一家,至少也是不共戴天——武三思与武承嗣的父亲是则天皇帝异母的兄长,在父亲武士彟病逝以后,对皇帝寡居的母亲杨氏极为刻薄,所谓“遇继母不尽礼”。到底有多不尽礼不太清楚,但被逼奔走长安的杨氏对此耿耿于怀,十余年后都依然铭刻在心。诸武氏子弟因此被流放驱逐殆尽,武惟良、武怀运被诛杀,武怀亮的妻子则被没为官奴,鞭打见骨而死。

可以说,正是拜他家亲姑妈所赐,武承嗣等才在海南度过了难忘的少年时光。直到贺兰敏之的丑事败露,武士彟的爵位无人继承,需要承手工具的则天皇帝才将亲侄子召回京中,给了武家青云直上的机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