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历史直播,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209)

作者: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但尴尬也就尴尬在这个特色上。当玄宗与宰相们精诚合作,充分为贤才提供发挥空间的时候,他大概从没有想过一件小事:

这套制度与用人体系是很成功的,但如果太成功了,该怎么办?

——太成功了也是麻烦么?不错,对玄宗来说,那的确是天大的麻烦。

因为前期的贤相实在太过出色,至开元八年以后国势便渐渐增至极盛。时人的笔记曾经回忆,说开元年间疆域辽阔土地众多,押运各地税赋至长安的马队一年到头络绎不绝,无数押运的官吏在京城人吃马嚼,以至于长安的存粮都常常不足。】

女皇的指甲在拂尘玉柄上轻轻一刮,发出了刺耳的哔啵声。

她没有在意这突兀的声音,而兀自沉吟,思索着天幕似有意似无意,点到的关键:

粮食。

不错,以一个皇帝的敏感性,她立刻意识到了最根本的问题——自高宗以来,关中长安便时常有缺粮的风险,以至于天皇天后不得不时常移居洛阳,借黄河漕运而就近补粮;武周定鼎后皇帝定都洛阳,一面是为了表现新朝上承姬周的正统法理,另一面却也是为了缓和粮食供应的危机,让关中能稍稍喘一口气。

……但现下看来,即使迁都洛阳十余年,也遏止不住关中缺粮的趋势。

武皇眯了眯眼,想起了数日前宰相李昭德的劝谏。李昭德曾经委婉陈奏,说而今长安京郊可用的耕地不过两汉时的一半,人口却是两汉时的五倍有余,如此焉能不缺粮?为千秋万代所计,除就粮洛阳之外,还应当疏散长安人口,开辟新的耕地为是。

皇帝睿智善断,自然知道这是治本的良策。但治本的良策却未必可行——能在长安京郊拥有大量人口与土地的还能是谁?无非亲近皇权的豪贵而已!在高宗、太宗朝是李唐宗室,而今李唐宗室被诛灭殆尽,便是武家的近亲、春风得意的酷吏,乃至皇帝心爱的男宠。皇帝还要仰仗着这些人来制衡大臣,所以不得不顾左右而言他,含混过去而已。

但现在,有了“天命”撑腰,又矢志要做一个“明君”的皇帝,那心态可就迥然不同了……

皇帝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中

粗粗一看,这简直是盛大到无可言喻的繁荣景象。但只要稍一细想,都能看出盛世下隐约潜伏的危机:京畿存粮居然连供应各地的马队都不够,设若遭遇变乱,何以自处?各地押运税赋的马队尚且要跋涉如此之久,那么天高皇帝远,朝廷是否还能维持在当地的影响力?

这是盛世之下,最为致命的要害。

而更为致命的是,李隆基完全没有修补这个要害的能力。

自始至终,玄宗都是一个标准守成之主的形象。他敏锐意识到了则天皇帝所遗留的体制,并出色的利用了这个体系。但这体系对他而言却始终是个难以理喻的黑箱。他能利用这玩意儿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却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它运转的逻辑,更遑论修补它的漏洞。

最尴尬的是,这体系问题涉及到了皇权制衡的核心,恰恰是臣子不能置喙的禁区。换言之,当开元中期体系问题接连爆发之后,玄宗是真正孤身一人站在了历史的档口上,直面整个王朝最关键的抉择。而这一次,却再也没有了他仰赖的贤才,也再没有了他熟悉而痛恨的,奶奶的智慧。

历史总是诡谲的,风口上的猪可以飞很久,但你永远也掌控不了你认知范围以外的东西。玄宗在一众巨佬的带领下上分上到了王者,但王者局是属于千古一帝的局面,而绝非区区一个守成之君可以驾驭。他或许拥有过辉煌璀璨的盛世,但超出能力之外的东西,终究还是要一个不剩的吐出去。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玄宗毫无铺垫的转折——开元中期之后,玄宗终于冒险尝试修补则天皇帝的系统,但最终却彻底摧毁了体系的精髓,给予了李林甫与杨国忠近乎无穷无尽专权的空间,并一口气引爆了体系中所有的暗雷。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隐伏多年、难以节制的地方势力终于爆发,安禄山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诸胡十五万人,于河北范阳起兵。兵锋所指望风披靡,沿途太守县令或逃或降,威势直逼洛阳。

值此天下震动之时,玄宗终于在巨大的压力中展现了他真正的底色——先是任命杨国忠这无能的蠢货组织防御,痛失东都洛阳;而后又听信监军宦官的谗言,斩杀封常清、高仙芝,并以哥舒翰为帅,试图力挽危局。

但到了这时候,连锁的矛盾接续爆发,玄宗所能做的已经很少了……后世史家无不非议玄宗与杨国忠逼迫哥舒翰出兵的急躁妄举,但恐怕很少有人留意到,在战乱波及之后,长安的存粮已经开始不够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