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历史直播,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219)

作者: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所以这该叫什么?太平公主与狄相公上官氏武皇加起来能威震整个朝堂,我们四人真是嘎嘎乱杀?

李昭德无声吁气,开始从头细读这封弹劾周兴来俊臣的帛书。既然帛书中隐约有皇帝的影子,那么已经可以看作是一份成文的敕旨,所欠缺者唯有草诏用玺的流程而已。

但再次细读之后,李昭德却不由皱起了眉头:即使弹劾的奏疏本就激切夸张危言耸听,这份帛书也未免有些太为过分了,若以上面罗列的罪名而论,那么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抄家灭族不算,恐怕还要有更大的波澜——

“……彼等肆行无忌,竟掠卖人口,潜置巫蛊。将行窃弄,覆我邦家。”李昭德开口念诵出声,神色却诧异之极:“巫蛊?叛逆?——狄公,这可是兴起大狱的!”

宰辅重臣们市场被酷吏钳制,当然对周来二人恨之入骨;但再怎么恨之入骨,重臣们报复起来也要讲究分寸。仅以此二人素日妄行不法的累累罪证,便是处斩十次也绰绰有余,为什么又要提巫蛊这种东西?

巫蛊是好玩的么?谋逆是好玩的么?自从汉孝武皇帝晚年闹出那天翻地覆的笑话之后,大臣们创巨痛深心惊胆寒,真正是听到这两个字都要发抖。

说出这话后,李昭德的神色中多了几丝责问的肃然。以他的见解来看,上官才人与太平公主都僻居深宫,无缘无故也不必对酷吏们下这斩草除根的狠手,想来是狄仁杰为了万无一失,才特意在“参谋一二”时塞进了私货。

虽然塞私货整酷吏这种事大家都喜闻乐见,但牵涉太广也是个忌讳呀狄公!

狄相公显然领会到了同僚无声的责备。他沉默片刻,才艰难吐出实情:

“这几句话是陛下让加的。”

李昭德先是愕然,而后大惊:“是圣人让加的?!”

如果是皇帝亲手所加,那意味可就截然不同了。李昭德将文章再看了一遍,读到“潜置巫蛊”时,真是倒吸一口凉气,从头冷到了脚。

“若这——这真是陛下的意思。”他艰难道:“那朝中的酷吏,恐怕要被一网打尽了……”

巫蛊窃国这样的罪名实在太大,但凡与周兴来俊臣往来的同党近臣都会被牵涉其中,绝无一丝翻身的可能。如此株连网络斩草除根,皇帝花费数年所培育出的酷吏集团顷刻间便将冰消雪融,一扫而无余!

扫灭酷吏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皇帝的态度如此强硬坚决,却又令李昭德不寒而栗——酷吏佞臣本是制衡宰相的棋子,但现在皇帝主动将钳制朝堂的工具销毁殆尽,又靠什么来维护平衡?

平衡破坏后天下动荡,必将危及每一个官僚的利益。李相公高瞻而远瞩,并不为政斗中这区区一场的胜负而沾沾自喜,反倒是想起酷吏垮台后不可阻遏的风波,不自禁的生出了忧虑。

但狄仁杰依旧保持了平静:“毒蛇噬腕,壮士断手,陛下为求天下大治,舍掉一些妄行不法的臣子,也是常有的事。”

李昭德:…………

说实话,要是以数月之前的政局,那李相公大概听到这“天下大治”四个字都会想笑——就皇帝登基以来的做派看,与明君治世不说若何符节,至少也是毫不相干;但现在骤然听到此语,李相公反而迟疑了:

自上月以来,皇帝的作风的确大为变更,不但为宰相们加担子压责任人人安排了连轴转的福报,自己也一改往日游幸饮宴燕居取乐的习惯,渐渐也开始操劳政事,朝乾而夕惕,夙兴而夜寐,竟隐约有了往昔麟德年间君臣励精图治、再立贞观遗风的模样!

不,比之往昔麟德年间的善政,皇帝而今的举止更要激进、猛烈到不知何几——当年天皇天后再忧心国事,也依旧是劳中有逸,游乐召幸从未放松;但而今炎炎暑日酷热难当,皇帝居然还坚持在上阳宫听政理事,通宵达旦未曾少怠,这份勤政当真是连太宗文武圣皇帝也难以企及——太宗好歹还得养一养气疾呢。

……好吧,主要是宰相们为酷暑所苦,委实也想有个休憩的余地。

李昭德迟疑片刻,终于喃喃出声:“陛下的求治之心……似乎也太急切了。”

不错,以数月间种种的迹象看,皇帝孜孜求治、力图振兴的决心已然确凿无疑。可决心归决心,在数十日内大刀阔斧动到这个地步,是不是太激进了一些?

虽然都知道陛下很急,但陛下能不能不要这么急?

大概是被前朝隋炀帝搞出了心理障碍,大臣们一般都不太喜欢这过于操切的急急皇帝。李昭德开口之时,语气也颇为不自在。

但狄仁杰只是摇了摇头:“这又谈何急切?圣人往日行事的作风,不都是如此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