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历史直播,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260)

作者: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什么有心料理好,现在还有得选么?

公主心情复杂之至,但仍向杜如晦行了一礼:

“请相公赐教。”

虽尔威望至重,杜如晦仍在榻上欠身,表示不敢受公主的礼。

“这也是很简单的事。以《礼记》的话说,不过是正心诚意而已。”杜相公喘了一口气,缓缓发言:“其一,是盼望公主不要忘却自己的初心。公主扶持陇右的人才,原本是为了教化西域,混同华夏。可长此以外,难免会有陇西出身的官员聚拢在公主身侧,为公主马首是瞻。设若殿下借此结党而营私,那便是错尽错绝,贻害将不可计算……如果真到那一步,老臣纵在九泉,亦无颜见大唐之列祖列宗。”

他又咳嗽了一声:

“当然,老臣会在遗褶中请求陛下留意,设若真有不忍言之事,那就只有送殿下出家了。”

李丽质:……

彳亍口巴,她算是领略到“杜断”当年刚直敢言浑无顾忌,一人一笔喷遍朝廷而无一人与之抗衡的实力了。

但领略到又如何呢?这样威望卓著,而且奄奄待毙的重臣是绝对无敌的,就是她亲爹驾临也只能避让三分锋芒,先让相公喷爽了再说。

李丽质只能干巴巴开口:“多谢相公指点。”

“……臣冒犯了。只是,臣也是不得已。”杜相公也轻轻叹了口气:“其次么,便是请殿下稍微留意扶持的方法,不可本末倒置。须知,扶持是为了融入,融入之后站稳脚跟,便不必再扶持,否则扶持太久,关中、河北这样的根本之地也会不满。所以,扶持的力度还是要先大后小。一开始引荐人才之时可以广开门路,效法当年汉高祖皇帝的举止,待局势稳定,举荐的便该是亲近朝廷、为大唐流血出汗的士子游侠,当地大族。如此徐徐为之,才是治国的方略。”

眼见公主颔首领教,杜如晦终于露出了笑意。

“老臣尚且可以支持,殿下暂时不必着急。”杜相公的语气依旧平静:“事缓则圆,陇右道的事不容易料理,但也不难料理。只要有二三十年的光景,那什么都能平复下来。所以,殿下还是要善自养摄,力加餐饭的好……”

说到此处,他俯首连连咳嗽,喘得上气不接下气,一张脸憋成通红;似乎真是大事已毕心满意足,横亘胸中久久不去的念头稍稍一松,立刻就顶不住这铺天盖地的病势了。长乐公主赶紧起身为老臣端茶送水,捶打后背,稍稍平息之后,又到屋外叫来了被皇帝指派随身看护的老臣,闹到傍晚方散。

·

在兰州盘桓一日以后,李道宗李丽质辞别了杜相公,率中军迂回返京。为防扰民,大军在大唐境内的速度颇为缓慢,逶迤走了二十余日后,才将将抵达关内。而齐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司空长孙无忌却快马驰骋而来,提前迎接得胜回朝的军队。

自贞观二年以来,因为长孙皇后再三的固请,皇帝不得已只能罢免大舅子宰相的职位,仅仅保留司空这样位高而无权的虚职。但权力虽尔消失,皇帝的信任却未稍减,这几年长孙无忌时常奔驰内外传递消息,俨然是圣上的化身。如今亲身慰问大军,的确是莫大的荣宠。

在宣示陛下口谕褒奖有功将帅,并赐下诸多财物之后,长孙无忌立刻请求与长乐公主密谈。皇帝皇后挂怀爱女,常有书信珍物寄至军中,而今托至亲传话,委实不足为奇。于是众人纷纷散去,为舅甥二人腾出空间门。

彼此叙完家礼,长孙无忌自袖中取出了一张黄麻纸

“陛下与诸位宰相商议了,决定以陇右兰州、凉州五百户为公主的食邑。回京以后就会下敕旨。”

显然,这是杜如晦在说服长乐公主以后与皇帝达成的默契。以大唐规制而言,公主食封多半在三百户左右,而今加到五百户之多,无疑是皇帝对爱女的补偿了。

虽无正式旨意,长乐公主依旧行礼如仪,恭敬谢过。谢恩之后,长孙无忌又从袖中取出了一份黄纸奏折:

“此外,杜相公还特意上了一份密折。”齐国公缓缓道:“密折中弹劾了陇右道豪强当年勾结突厥引敌入寇的罪行;而今天下太平,彼等又收买朝廷命官,肆行不法,妄图推诿塞责。种种罪证昭然若揭,已是罄竹难书,罪不可逭。因此,杜公开列了一百余人的名单,请求陛下惩处。”

李丽质眨了眨眼,不懂舅舅怎么会和自己谈起朝政:“如何惩处?”

“最轻的也是腰斩。”

李丽质……李丽质缓缓瞪大了眼睛。

说实话,大唐的宰相虽然位高而权重,但毕竟只是皇室的高级打工人,因而都有打工人极为微妙的心态;所谓威福本由人主自专,除非皇帝明确暗示,否则宰相们多半不愿大开杀戒——同朝为官便譬如同乘一船,都有风浪骤起难以料理的时候,何必苦苦逼迫呢?不怕对手拼死反扑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