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历史直播,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272)

作者: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原本金冠应该以翠鸟的羽毛、各色宝石来装点冠托,但而今的冠托上却仅有几块绿松石蓝田玉,其余都是这透明而材质怪异的石头;饶是李丽质见惯珍宝,一时也不知来历。

“这是长孙相公炼制出的玻璃。”女官轻声道:“说是改变了琉璃的配方,辛苦在窑中炼出来的,然后再借鉴了太子殿下的思路,也用什么‘光学原理’精心打磨成这般闪闪发光……”

说到此处,她左右望了一眼,终于向前一步,低声开口:

“长孙相公还让我转告公主,说往日公主在宴席穿戴的服饰珠宝固然大受欢迎,贸易上获利不小,但毕竟还是要纯金纯银,珠玉宝石;这些都是外邦重金购入,打造成首饰后再卖给西域各国,花费其实也不菲。长孙相公说了,若以天书的说法,这只能叫‘加工贸易’,平白要被原料产地剥一层皮,利润再怎么也高不到哪里去。所以,朝廷的意思,是搞什么‘产业升级’,能靠着自己的密法锻造首饰,只要有了独门秘方、自主技术,那才是源源不断的重利……”

第77章 大唐后世谈(九)

“源源不断的重利”

听到这句,纵使公主的脸被脂粉一层一层涂抹得紧绷严实,依然忍不住抽了抽嘴角。而在这抽搐的嘴角之下,是某种压抑不住的怒意:

我皇皇大唐公主,竟沦落到考虑这些商贾铜臭之事了吗?

不过,这怒气也只是一闪而过,公主很快便冷静了下来,扫一眼那金光四射灿烂辉煌的冠冕,平静开口:

“这东西卖多少?”

女官俯首道:“朝廷那边的意思,这顶花冠用料毕竟粗糙了些,以在长安的行情看,能卖个寻常金冠的五六成价,也算是好的了。”

……也算好的?公主的眼睛缓缓眯了起来。

天可怜见,虽然公主本人并不想承认,但在陇右带货数年之久,她对这些珠宝珍玩已经有了本能的敏感——五六成的售价?!这一顶被精心设计,用什么金片玻璃糊弄出来的花冠,恐怕成本只有寻常金冠的十分之一不到!

这是几倍的利润?这是几倍的利润?

在仅仅一瞬间里,长乐公主便原谅了自己那长兄舅舅等贪图小利自降身份的种种粗鄙举止——当然,粗鄙还是粗鄙的,这钱给得也太特么多了,多得实在叫人说不出拒绝的话。

所以,天幕中所说的什么“产业升级”,居然这么赚钱么?

“西域不同于长安。这些国王垄断了商路几十年,有的是窖藏的金银。”沉默片刻以后,公主淡淡开口:“设若开价太低,反倒是折损了朝廷的颜面,我也不能戴着这种货色见客——吩咐下去,价格往上调一调,调到九成以上才好。”

既然太子与国舅已经率先剥下了脸皮,那我大唐镇国公主李丽质也便不客气了。

毕竟西域的水这么深,长安的皇室宗亲们未必把握得住,还是得让公主殿下来先把握把握。

……当然,太子公主及重臣外戚纷纷在西域商道上大展拳脚,乃至于不顾颜面亲自下场争夺利润,绝非是皇室贵戚们一时的心血来潮——毕竟言官笔锋如剑,真要被他们风闻奏事批上两句自降身份,那也是极为难堪的耻辱。

事实上,在第一年聚拢权贵赐下宴席时,无论朝廷还是公主都没有料想过什么利润。他们只是为了输出所谓中原的文化,顺手将长安豪商们一起编入公主巡行陇右的队伍而已。中原文化总要有商贸作支撑,如果公主展示了半天的茶道花道赏瓷品酒,与会的贵族却连茶叶瓷器都空空欠奉,岂非是俏媚眼抛给了瞎子看?

但衮衮诸公仅仅忧心国事,却实在是太低估大唐帝女的名人示范效应,或者说太低估西域的购买力了——当年宴会散去,安插在商人队中的眼线收集线报,却回报了豪商们此行极为惊人的营收。这个营收能离谱到什么程度呢?离谱到商贾自己清点完利润后都坐立不安,甚至主动谒见公主,请求为朝廷献上重金,以表拳拳忠爱之心!

当然,商贾的忠君爱国之心绝没有到能主动割肉的地步。他们之所以一反常态,大半还是因为忧虑与贪欲——这笔钱实在太多利润实在太肥,肥得已经足够让长安城中的世家豪门心生觊觎下场抢食,如果不想头破血流,就必得要主动为皇室献金换取保护;其次,一年的收益便如此丰厚,两年当为如何?十年又当如何?所谓细水长流,与其独吞收益,倒不如引朝廷入局。

至于朝廷……朝廷在收到这笔预料之外的重金以后,那惊骇迷茫,更是超出寻常。自隋末以来突厥强盛,中原与西域的联系断绝得实在太久了。重臣们或许听说过西域巨商种种豪富的传说,但亲眼见到这样匪夷所思的利润,依旧大为震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