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历史直播,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279)

作者: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李丽质默然片刻,终于忍耐不住于,长叹一声拂袖而起:

“本宫要去更衣。”

·

此处所说的“更衣”,当然不仅仅是托辞。事实上,为了全方位的向西域上层社交圈展示大唐衣着服饰百工百物的丰厚奢靡无所不有,公主每次出行西域,仅仅衣料首饰便要五十辆马车往来运送。而为全面展示这些堆积如山的衣衫服饰,公主平均每天要更衣到九次,每次更衣大概三刻钟有余,可谓换衣换到手脚发软眼发木,真真是平生难得的折磨。

不过今日更衣却不同往常,公主仅仅是在大殿后的小阁内换了几根发簪理了理花钿,便命左右退后,而后亲手推开铜镜旁的暗门,一步跨了进去。

暗门内烛火摇曳光滑四射,明亮犹如白昼,河间王开府仪同三司领司空李孝恭盘坐于西域进贡的羊绒地毯之上,扶几起身,向盛装入内的公主俯首微微一礼,然后情不自禁的抬手遮掩双目——公主头顶那精心设计的冠冕实在闪耀得太为过分,连河间王亦不能克当。

公主揽衣行下家礼,徐步迈入暗房,同样跪坐了下来。

“伯伯想必听见外面的动静了?”她叹气道。

这间暗室同样是特殊设计,据说参照了天书的什么“声学原理”,可以将殿中的声音分毫不差的传至暗阁之中,李孝恭端坐于密室之内,便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如雷贯耳,大为醒脾。”李孝恭微微而笑:“我早年奉旨都督凉州,也曾领略过西域豪贵们的做派,倒与公主感同身受。说句实话,他们这个反应委实不算奇怪。”

河间王李孝恭是太上皇帝的族侄,当今皇帝的堂弟,旁支宗室中血脉最近而功业最盛者,偏偏性情又谦退随和,血裔至亲用心精纯,最得天子的信任,甚至能参与某些不可告人的机务。而今天子以密旨派出这样的重量级人物随公主一路西行,明显是有极为重大的嘱托。而今从容出声语气柔和,长乐公主却不能不郑重以对:

“请叔叔指点。”

“谈何指点呢?”李孝恭温和道:“不过是一点小小的体会而已。我也是在凉州与高昌龟兹等国的使者贵族盘桓许久,才隐约悟出的道理——西域诸国都是小国,而小国的心思,从来与大唐,与强汉,与一切统合中原、混一南北的大国强国都不同。如若用天书的话讲,小国天然是没有自主性的,它们做出的抉择,大国的臣民往往很难理解。”

“叔叔的意思是……”

“想必公主还记得当年征伐突厥的大战。”李孝恭道:“贞观三年的时侯,李药师以二十万人奔袭漠北,一举讨灭突厥王庭,擒拿颉利、突利二可汗,东西突厥土崩而瓦解,百年北狄之患,至此消弭。当颉利可汗被押送入京时,我与尉迟敬德曾奉命责问酋首,历数他的种种罪行。彼时颉利可汗咄苾心胆俱裂,意气全消,无论我们斥责他虐民、背盟、险诈等等罪行,都是照单全收,毫无反驳的余地。唯有尉迟敬德呵斥他曾对太上皇侮慢无礼的大罪时,此人却竭力抗辩,说自己不懂唐人礼节,无礼或者有之,却实在没有侮慢之心。”

公主啊了一声。她当然知道所谓“侮慢太上皇”的大罪是怎么回事——武德年间大唐虚弱而突厥强盛,为了在征讨王世充窦建德时稳住这虎视眈眈的邻居,彼时的皇帝而今的太上皇陛下谦词卑礼,曾经给突厥人写过数封低声下气的求和书信。

堂堂中原天子竟尔屈膝侍奉夷狄,这自然被太上皇视为平生莫可忘怀的奇耻大辱,朝廷上下噤若寒蝉的软肋逆鳞。而当今圣上身为人子,数年前又与太上皇有过玄武门这样微妙的过往,那自然要倾尽全力表现自己孝不可言的殷殷诚心,皇室垂范天下的父慈子孝。为此专门派近臣刺一刺颉利可汗,自是在情理之中。

所以,颉利可汗还有什么狡辩的余地么?

李孝恭道:“颉利如此妄言否认,做臣子的当然义愤填膺。尉迟敬德立刻出示了他昔日与太上皇往来的信件,直指称呼中种种悖逆之处——彼时颉利可汗强盛,竟然在信中直呼太上皇的名讳,又称太上皇‘李家老翁’,如此狂悖犯上的言行,真是令臣下不忍耳闻。以彼时的形势,我们本以为颉利会否认这狂妄的言辞,想不到他毫无推辞,竟尔一口承认了下来,只是承认下来后却迷惑不解,直言询问我等,不知这有何侮慢之处?”

“荒唐悖逆到这等程度,真正是令人罕见。我等刚要呵斥,这颉利可汗却说,当年他的爷爷沙钵略可汗曾向大隋效忠,能够做隋朝天子的奴才便心满意足、万分喜悦。彼时突厥上下都知道此事,也不觉得有如何侮慢呐?如若大唐天子不满,他颉利也可以给大唐的皇帝做奴才。此人还言之凿凿,说他愿意效仿他爷爷的先例:如果我与尉迟敬德可以牵线搭桥,介绍他当上大唐皇帝的奴才,他会倾家荡产的报答我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