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历史直播,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304)

作者: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这是干系用人大政的要事,因此御史们屏息凝神,小心翻检那些天书一般的算学符号,不敢有丝毫的疏忽。如此逐次收拾,忽有人咦了一声,小心捡起几案上厚厚一沓草纸,快步走入殿中,双手捧于御史大夫:

“张公,这份试卷似乎颇有些稀奇。”

张汤注目凝视俯首屏息的手下,目光高深莫测。可惜,这些被皇帝特旨超擢专程负责考核太学的御史修为到底不够,他们或许精通算学冶金乃至营造,却实在不懂窥伺上官的心思,一双手仍旧不动不摇,呈递着那份符号扭曲怪异不可辨认的草稿。

张大夫只能开口了,语气同样飘渺难测:

“是吗?”

“下官不敢欺瞒。”

这也实在太不开窍了。张大夫沉默片刻,凝视着草纸出神少许。虽尔穷尽想象,但以他那临时恶补,仅相当于小学肄业的算学水平,显然在理解上稍微有点吃力。

反复追问至此,御史大夫不能不承认自己的浅薄了:

“这到底写的是什么?”

被拔擢上来的御史中丞老成淳朴,没有听出御史大夫话中隐约的不满,老老实实回答:

“以小子的见解,此人应当是想要解决陛下于上年张贴出的疑问——如何打造火炉,才能使冶铁的火焰足够炽热……”

而今太学初建,太学的考核也尚在摸索之中,因此答题的形式相当自由。除了回答规定的题目之外,还可以索取草纸书写附录,向圣上展示自己横溢而出不可为考纲所阻碍的才华。不过,而今考核已有三年,这“附录”的制度却是形同虚设,大抵考核实在太难,能竭力从几何术算天文地理中挣扎出来的已经是士子中的上品,怎么还能奢求有展示才华的闲暇呢?

正因如此,眼见这三年来百中无一的附录,御史中丞才表现出了格外的谨慎。

张汤的神色也变得肃穆了。他仔细翻动草纸,虽然仍旧理解不了诘屈聱牙的文字,却勉强看出了此人在繁琐论证中讨论的问题——数年以前,皇帝为了精研军械、磨砺兵力,曾于太学以外张贴三个疑问,则这篇附录连篇累牍,正是在尝试回答第一个疑问:

【如何培育出最为炽热的冶铁之火?】

一年以前,少府中的方士回答出了三个疑问中的第一个,于是立蒙宸赏,青云直上——数月之间,此区区布衣黎庶便被皇帝敕封为关内侯、食八百户、赐千金之重,荣宠莫可言喻;连举荐此方士的臣工亦因此锡恩,声光大为不同。故此,即使以张汤的城府,一时间也不由微微愕然,而后小心展开了草纸最后几页。

不过,他并没有看见什么一语中的的结论,在一堆稀奇古怪的图形之后(难为这考生,竟能以毛笔画得这般横平竖直),末尾却是匆匆的几句话:

【解法至妙,惜纸短而地促,无可描画矣,叹叹。】

——我有一个绝妙的解法,可惜纸张太短,实在不能再写了。

张汤瞠目良久,终于从腰间取下印绶,在草纸的一头一尾铃印下御史大夫的印章,而后以蜡封装,仔细包裹。

“为我通报上林苑。”他道:“就说我要求见陛下。”

·

当御史大夫疾驰出太学时,皇帝正在上林苑中检阅羽林骑射——顺带着接见远道而归的骠姚校尉,亲外甥霍去病。

自元朔元年天书降临以来已有七年有余,朝廷依仗着这由天而降莫可比拟的金手指,一步步在汉匈战争中奠定了绝对的优势;而去年九月十三日,与公孙贺卫青与汲黯等商议数日之久以后,皇帝终于下定决心,以三十万的兵力倾国而出,决意以优势转为胜势,与匈奴做最后的决战。

此战关系至重,因此调兵遣将莫不谨慎;除近年来光辉耀目的大将军卫青以外,有幸执掌方面分兵出击者都是苏建公孙贺等久历沙场的元老宿将,负责后勤辎重的更是朝中心腹重臣,可谓调度严谨细微之至。但这样缜密严格的计划之中,皇帝却骤然颁下特旨,令年方十九的霍去病领上林精兵八千,虽听令于大将军帐下,却有自行裁断的特权。

此令匪夷所思,领军将帅莫不惊愕:霍去病初出茅庐而无尺寸之功,如何能承担这领军陷阵独当方面的重任?皇帝如此独断专行刚愎自用,简直有藐视大将任人唯亲的嫌疑,不能不令军中瞠目结舌,万难理喻。

——当然,有鉴于皇帝上一次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任命的乃是卫青卫大将军,故而将帅再为疑惑不满,终究不敢出声。

……不过,卫家有一个初出茅庐一鸣惊人的卫青便够了,难道还要添个姓霍的么?真当名将是一窝一窝生的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