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历史直播,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338)

作者: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这些嘱托看似殷切诚恳,但字字句句却又都是在撇清关系,深得老官吏当政处事的油滑老道。但公孙弘骤然提及向边陲宣讲经义,却还是令黄生微微吃惊:

“关中才是文华富盛之地……”

“关中自然是文华富盛,但天下传道的儒生方士,谁不知道在关中扎根?公羊派的新论再如何高妙,也绝不能脱颖而出。”公孙弘直截了当,毫无掩饰:“但边陲就不同了。其一是文风不盛,易于侵染;其二则是得天独厚,适应于公羊新论。但凡边境杂居的士卒百姓,谁祖上没有一二笔与蛮夷的血债?彼等仇怨愤恨之心炙热壮盛,天下莫可比拟,才是最适合公羊派复仇一说的种子。

记住!汲黯之新学既而能以‘有教无类’、‘万物皆道’拉拢霍去病及万千士卒、寒门子弟;公羊派就能以大复仇与夷夏之防拉拢边地百姓,渴慕功业的戍卒与将领——皇帝固然不能为了公羊派摒弃万千士卒,那难道又能为了新学摒弃边地百姓么?只要边境与蛮夷的血仇尚在,公羊派的根基就不可动摇。”

相较于平日的云山雾绕语义含糊,这算是真正的推心置腹以诚相待,再无半点委婉了——毕竟公羊派与公孙丞相牵扯实在太深,已经决计不能撇清干系,唯有拼力拯救而已;再说他这位怨种师弟在大局上的智慧也实在不好恭维,要是不条分缕析解释到最直白的地步,真怕此人会有什么不妙的误解……

黄生目瞪口呆,既觉振聋发聩,又觉不可理喻,荒谬绝伦:“可——可是,边地的百姓,哪里懂得什么经义?他们恐怕都未必会识字……”

“这就不必你操心了。”公孙弘淡淡道:“新学‘有教无类’,它会让边地的黔首读书识字,以此为公羊经义打好根基。”

黄生的眼瞪得更圆了:“可——可设若新学也做不到……”

“设若新学也不能让边境诸民识字读书,那它所谓之‘有教无类’不过欺罔胡言而已,又何惧之有?”公孙弘平静道:“设若它真能‘有教无类’,那么尔等趁虚而入,岂非节省了大半的功夫?无论结果如何,这法子都不会有错。”

黄生……黄生是真的嗔目结舌,言语不得了。大概这位公羊大儒所见毕竟太少,从没有领略过如此细致缜密两头封堵的老辣阳谋,简直有当年苏秦张仪纵横六国时一言而令天下慑服的风范——可公孙氏明明是儒学出身,哪里来的这等细密老练的毒计。

这位公羊派的大儒沉默了许久。虽然震撼恍惚无可言喻,但依旧从公孙弘那正颜厉色而急风骤雨般的暴论中体察到了事情的关键。毕竟是研习经术数十年的大宗师,在默默凝视了帛书半刻钟以后,他终究还是长叹一声,以低沉而喑哑的语气缓缓说出了允诺:

“……我会转告丞相的意思,尽力达成这诸多的要求。那么,公羊——公羊派在朝中的声势,便只有请托于丞相了……”

公孙弘亦然随之沉默。他振衣提起酒壶,倾斜壶身缓缓注水,仔细斟下了一杯热酒,而后双手捧杯,恭敬奉于黄生之前。一双枯瘦的老手虽颤颤巍巍,酒盏中澄澈的酒面却平静如砥,绝无动摇。果然是十余年历练出的功底。

“那么,我为其易,君为其难。”公孙弘平静道:“谨以薄酒为君寿。”

·

公羊派大儒飘然入京,又飘然而出,往来间无声无息,未曾引起京中一点波动。除一二醉心于经术学说博闻广知的大臣以外,其余并无重臣觉察出公羊派内部不可言说的重大变故。而黄生依从公孙弘的叮嘱,也尽力避人耳目,只在关东琅琊召集了几位有名望的大儒,议论变更旧学重定新经的大事。

即使公羊派素来以灵活多变著称,骤然要更改立身之本的经典也是无大不大的事体,自然会有极大的反弹。但公孙丞相的谋算委实老辣而又完善,无论大儒们如何反感变更经纶的妄行,在得知霍去病倾向于新学的天大秘闻之后,仍然不能不委曲求全,为顾全学派千秋百载的大局,而忍耐这些匪夷所思的改动。

自然,改易经传再释新经的大事必要有大佬主持,在而今公孙丞相有意避嫌,袖手傍观的局势之下,诸公羊派儒生百般争执之余,也唯有起身前往胶西,请求当世唯一能服众的儒学高士出面厘定大局。

——不错,正是董仲舒。

公孙丞相外宽内忌,居心深险而不可问;虽然与董仲舒同出公羊春秋门下,但对这同道高士却是多加暗算屡下狠手,彼此不能相容。董生原本赋闲在家著书立说,正是公孙弘巧为挑拨,才将他投入胶西国这个天大的火坑。胶西王刘端凶蛮不道,杀死国中官吏不知其数;若非董仲舒素有名望简在帝心,还能激发一点老刘家的天良,大概也早已呜呼哀哉,成了胶西国第五位殉道的国相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