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历史直播,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359)

作者: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不过,对太子刘据而言,除了公然听到这“大汉亡国论”的震撼之外,最为惊骇者大概还在于君父的态度了——亡国难道不是至为惨痛悲哀的事实么?身为高居北辰众星拱之的天子,怎么能如此平静的议论“亡国”这样的惨剧呢?

这种对比过于魔幻,以至于皇太子逾越常度,下意识四处张望,而后一眼看到了同样懵逼的卫将军。大概所受刺激之深,这两位舅甥都是感同身受。卫青为人谨慎,更是支撑不住,干脆一个头匍匐到了地上,语气都有点不成样子:

“陛下慎言,陛下慎言!”

说完这两句,他气短胸赛,堂堂天下无敌的名将,竟然挤不出下半句劝谏来。

此时殿中气氛已经诡异得近乎肃然,能保持平静从容者,除了手握全局的皇帝陛下以外,大概也唯有高悬头顶的天幕了。天子是胸有成竹,镇定自若,不过仰头一看,依旧微有诧异:

“上位倒是很平静,是早就料到了朕的表态么?”

【我没有预测的功能,只是根据已有数据判断而已。】光球淡淡道:【史书记载,陛下曾经公然对众臣宣言,称“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不但直接预言了大汉只有四十二年国运,而且连“代汉者”都已经考虑到了。所谓“代汉者当涂高”,至南北朝为止,数代王朝前赴后继,都试图证明自己才是真正“当涂高”,可以呼应谶语,取代大汉,上膺天命。如果以这样的言论做推断,那陛下无伦说出什么话来,其实都不奇怪。】

——是啊,连当众预言大汉只有四十二年气数的这样暴论都能发表出来,而今不过只是对爱子心腹谈一谈亡国问题而已,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卫将军皇太子毕竟还是见得太少,需要学习一个。

天幕此语一出,不但皇帝愕然张口,言语不得,就是惶恐伏地的卫将军与皇太子,那也是瞠目结舌,反应不能,被如此暴论刺激得有点精神恍惚——不是,陛下,您怎么猛的吗?

果然打破一个刺激需要更强的刺激,被什么“六七之厄”、“再受命”、“代汉者当涂高”等等暴击大脑之后,所谓的亡国与否似乎不是那么禁忌的话题了。但还未等晕晕乎乎的几人理清思绪,光球又慢悠悠开了口:

【不过,陛下在谶语上的造诣还是很有一套的。大汉国运当然不止四十二年,但皇帝驾崩四十二年后却恰恰是王莽出世,所谓“代汉者”的六七之厄,倒也不全是虚妄。此外,陛下曾昌言,“然自古以来,不闻一姓遂长王天下者,但使失之,非吾父子可矣”,也算是豁达明悟之语……】

光球的声音渐渐低缓,终于消匿不闻,似乎又陷入了高冷的沉默之中。倒是光球下的凡人们面面相觑,彼此脸上都有难以描述的怪异神色——皇帝毕竟还处在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时代,一时也体会不出史料中那接连遭逢剧变后萧索而又沉寂的心境,居然也被如此妙论震得头皮发麻。

如此彼此对视片刻,皇帝终于长长吐出一口气来,嘴唇似乎微微开阖,但终归没有什么声响。

不过,跪伏在地的大将军耳聪目明,却隐约分辨出了那唇齿间含糊的呢喃低语:

“妈的,怎么什么实话都往外说?”

·

在光球闭嘴之后,殿中几位终于有闲暇整理心情收拾脸色,重归于君臣和乐融融的正常氛围。而皇帝稍稍调整表情,以平静的语气再次嘱托太子:

“方才朕所说,句句都是至为要紧的事实,据儿,你要仔仔细细的想好自己的选择。”

皇太子毕竟是太年幼了。迷惘片刻以后,只能喃喃低语:

“臣实在不知——不知有什么选择,也实在不知该选什么……”

让未满十五的小孩参与这样生死攸关无大不大的议论,难道不是略显荒谬了吗?!

皇帝微微一笑,却只是平静开口:

“若论实际,其实世事千变万化,那有什么固定的‘选项’可言?但是据儿你要牢牢记住,无伦选项如何变更,归根到底我等也只有两个选择而已——所谓亡国避无可避,人力所能左右者,要么是亡于中原汉人的手上,要么是亡于域外异族的手上。而你我当政时做出的每一个决策,实际都是在为这两个选择添砖加瓦……”

他停了一停,语气渐转郑重:

“——譬如今日,朕命你随同旁听的这边疆之事,便是事涉将来,极为关键的抉择。

如果朝廷高抬贵手,将这些胆大妄为的军官轻轻放下,继续走这改制革新的道路,那么边军将领的雄心野望一旦激发,必将借助新政的便利大肆扩张疆域、增强国力,直至尾大不掉,势逼中枢为止;到了那个时候,必定是所谓地方做大、藩镇上位的局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