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历史直播,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403)

作者: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随侍的女官可不敢担这个责任,只能小心劝谏:

“别院太远,恐怕不甚方便……”

上官昭仪不以为意:

“别院外尽有庄园,谈何不方便?再说,方便与否还在其次,首要还是得为才女思虑妥当。宫苑自然千好万好,但与至尊毗邻,那往来的便都是朝中位高权重的贵人,这样的风波诡谲,不是什么福气。”

女皇招揽才女,为的是安稳不是尊荣;她可以赏赐给自己心爱的护身符千金万金一切珍物,但绝不愿意才女牵涉到这混沌一样的政局中,哪怕稍有波及也不可容忍。

……再说,只要陛下心上念念不忘,那再远也不能算远。

女官隐约有所领悟,俯首听命。上官婉儿叹了口气,却再翻开了一本公文:

“将近几日的举措一一记录吧,整理成册上呈圣人,最好统合出一套流程来——将来依样画葫芦,恐怕还要照着这套流程来呢。”

女官垂手行礼,听到此语却不觉愕然:

“昭仪是说……”

“太平公主处传来的消息。”上官婉儿面无表情,扬了扬手中的公文:“我们不必回宫了,再往长安走一趟吧,公主似乎又发现了一个人选。”

·

上官昭仪的猜测毫无差错。虽然第一次访求才女的方案粗浅而错漏百出,但却为之后数十次乃至数百次的行动提供了完全可以借鉴的模板——即以皇帝痴迷玄学的坚定人设为掩护,借八字、命盘乃至生肖种种不可推敲的理由,自四面八方招揽圣上急需的人才,至关紧要的护身符。

不过,这套成功遮掩的模版,的确也为后世遗留了相当之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历史研究的领域——尽管历史学家们言之凿凿,可以以任何已知的史料,强有力的证明则天皇帝那对于玄学秘术完全不正常的痴迷;可如此癫狂、错乱,毫无逻辑的迷信举措,却偏偏缔造出了整个中古时代最为璀璨的理性之光,那反差之剧烈显著,就实在是超乎预料了。

依靠八字、命盘乃至生肖,难道也能挑选人才,推动科学的进步么?

这理由真要说出来,未免也太过于侮辱科学了。但后世每一个研究则天朝历史的专家,恐怕都不能抑制这样的狂想。

科学多半只注重实效。虽然招揽的过程不甚符合逻辑,但则天皇帝因迷信而兴起的奇特举措,却实在造就了难以预测的巨大成果——事实证明,为诸多绝顶聪明的人才提供宽松而安稳的交流环境,的确是科学进步的不二法门。

以后世的眼光来评判,女皇花费十余年招募人才,推动技术进步还在其次(当然,虽尔则天朝被公认为“技术发展超过了五百年来的总和”,但这并非要点),其最为重大而关键的变革,则在于大量天才彼此交流以后思想层面前所未有的飞跃——在则天皇帝的神龙三年,伟大的先驱者一行僧与米兰芳合作完成了对太阳周期活动的推算,并在长久的争执后达成了某个朦胧的共识:

这个世界或许是可以认知的;而算学……或许是认知世界最好的工具。

这个理念当然是粗浅的,但在混沌、迷茫,纯粹由幻想与迷信主宰的中古时代,却应该被称为人类最初的理性之火,改造自然尖锐的利器,“人类最为伟大的思想变革之一”。

大概也正因如此,后世所撰写的一切科学历史,基本都以这份简单的推算作为“自然科学”这一学科诞生的起点——在此之前,人类仅仅是依靠直觉来认识世界,只能算更为高级的动物;而在此之后不过数百年,人类掌握的力量已经足以媲美神明。

——对于整个科学界来说,米兰芳与一行僧在千余年前那粗浅的认知革新,大致便相当于“要有光”。

·

……然后呢,然后便有了光。

为了表彰这样巨大的功绩,尽管千年之后神都的繁华已经不在,人们依旧在武皇当初供奉才女异士的遗址建起了巨大的博物馆,纪念先驱者艰难而光辉的探索。而作为历史的见证,在一行僧与米兰芳的馆内都特别开设了则天皇帝太平公主与上官昭仪的展厅,如果持学生证免费参观,还可以听导游仔细讲述千年以前,科学诞生之时的传奇往事。

不过,也许是出于某种心照不宣的为尊者讳,展览馆聘请的导游们一般不太喜欢提及什么“八字寻访”的细节。如果要仔细探听历史中怪异的脉络,建议到博物馆旁的茶馆里,花点钱听人捞半个小时的嗑。

毕竟,科学与理性之光居然诞生于这样的迷信癫狂,那实在有点让人尴尬呢。

·

【只是,听这样的玄学故事似乎并没有什么好处。以事实而论,当参观博物馆的学生们了解则天朝“才女”的惊人内幕之后,他们所想到似乎并非历史的玄秘与巧合,而是某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譬如借用则天皇帝那种能够沟通玄学与科学的惊人天赋,达成难以启齿的目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