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道系知青(10)

作者:洛水伽楠 阅读记录

江宁去腾筐子,陈大娘顺便问道:“我听说,那王队长找你的茬了?”

江宁语气平静:“是找我茬了,我觉得我没做错,我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咱们大队的社员着想。抗旱救灾,人人有责。方法管不管用,先试了再说。实践才能出真知。”

陈大娘竖起大拇指夸道:“你们文化人儿说话就是不一样。你大伯叫我告诉你,不用怕那个姓王的,你要是做得太过火,咱们也不能饶了他。”

江宁笑道:“我不怕的大娘,我没来咱们大队之前,就听说陈大伯的名声,说他为人公正公平,跟着他一起做事,我觉得特别踏实。”

陈大娘听到江宁夸自己老伴,比夸她自己还高兴。

陈大娘见目的已经达到,就说自己还要回去做晚饭,便挎着竹筐回去了。

陈大娘离开后,江宁继续做饭。

这些蔬菜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有了青菜,他发挥的余地就更大了。

方朝阳挑完水回来,见地上多了一筐蔬菜,也是一脸惊喜。

江宁毫不客气地指使方朝阳干活择菜。

江宁打算烙馅饼,他做了木耳茄子馅和韭菜馅,两种馅里都有腊肉丁,面用的是杂面,白面不够。

江宁把面活好,擀成长条,用刀切成一个个剂子,再擀成圆饼状,放里面放馅,捏合拢了再擀圆。他动作熟练,做得飞快。

帮忙和老胡和方朝阳看得连连出声赞叹。

馅饼擀好,油锅烧热,开始烙饼。锅很大,一次可以烙七八个馅饼。馅饼放到锅底,滋滋作响,不一会儿就发出了好闻的香味,油香味混合着面饼的焦香味,直冲鼻端。

方朝阳的肚子很没出息地唱起了歌儿,引起了老胡善意的嘲笑。

方朝阳忍不住往锅里看去,嘴里嚷道:“太香了,肯定特别好吃。”

江宁用锅铲把馅饼翻了个面,他想起用的油太多了,这油是老胡的,便说道:“老胡,不好意思把你的油用完了,我这儿还有半斤油票,改天去县里买点油。”

他的油票是姑姑寄的。这个姑姑对他挺不错了,自己生活如此艰难还给他寄东西,等以后日子好过些,他也回报对方一些吧。

江宁让老胡来翻馅饼,他用另一口锅做别的菜。虽然是夏天,可他特别想喝汤,便用豆干、黄瓜菜、香菇,做了一锅山寨酸辣汤,豆干代替豆腐,切成丝,香菇也切成丝,再放点腊肉丁,食材快熟时,再用淀粉勾芡,最后放入盐和醋,其实还应该放点胡椒,可是家里没有,下回出门买点。

汤做好后盛到瓷盆里晾着,接下来是凉拌豆皮、拍黄瓜,炒豆角,炒笋瓜。

菜还没做好,李守信就和他的两个朋友来了。这两人一个叫叶志红一个叫孙宇,都是会点手艺的。时不时地有点外快收入,在知青中过得相对比较滋润。

江宁跟两人不太熟,但人家既然来做客,他自然得热情一些,他招呼道:“菜快做好了,就等你们三个了。”

孙宇这人有点较真,他笑着问:“守信也没说带几个人来,你怎么知道是我们两个?”

这个问题可难不倒江宁,他回道:“因为守信跟你们两个最要好,他肯定会带你们来,一猜就能猜到。”

孙宇对这个回答十分满意,叶志红在旁边打量着江宁,说道:“小江跟你接触多了,发现你也挺有意思的。”

江宁冲他笑笑,“小叶,你真是慧眼如炬。”

大家都一起笑了起来,气氛瞬间变得轻松愉悦起来。

江宁看向方朝阳,“朝阳,得麻烦你一件事,这菜是陈大娘送的,咱们得投桃报李,你替我跑一趟,给她家送几个馅饼和一碗汤,行不行?”

方朝阳痛快答应,江宁拿了四个馅饼,用小瓷盆盛了一盆汤,让他端过去。

方朝阳临走时还说:“你们别把馅饼吃光了,给我留几个。”

李守信白了他一眼:“瞧你那点出息,你放心,我们等你回来再吃。”

方朝阳放心地离开了。

江宁笑道:“以前没看出来朝阳这么爱吃。”

李守信不客气地说:“我早看出来了,他一看见好吃的就两眼放光。”

大家哈哈笑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方朝阳就回来了,他还端着半盘杂面条,说是陈大娘硬塞给他的。

人齐了,可以开饭了。

大家各自去找板凳,他们这儿什么都缺,板凳自然也缺。不过,这可难不倒大伙,他们有的找根木桩当凳子,有的把水桶倒扣在地上,总归是凑够了六只板凳。

至于碗不够的问题,那就更好办,用瓢和盆替代便是。

他们一人一盆酸辣汤,手抓馅饼,喝口汤,吃口馅饼,再就口菜,美滋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