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道系知青(149)

作者:洛水伽楠 阅读记录

江宁说:“不会一直这样子的,以后政策宽松了,你们还能继续,保准先富起来。”

孙康眼睛亮晶晶的,“师父,真有那么一天?”

“等着吧。”

两人一路闲聊,很快就到了孙家。孙康的妈和弟弟妹妹热情地出来迎接。

孙康把江宁送来的东西放到桌上,“这是江师父送的燕都特产,你们肯定都没吃过。”

孙康妈连忙客气几句,她跟江宁闲叙几句就去做饭。

很快地,向阳大队的其他社员听说江宁来了,也纷纷上门打招呼问好,还有人送来了鱼虾。

江宁见离吃饭还早,就叫上孙康和几个年轻小伙去铁铺看看。几个铁匠刚好都在,一个个都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地打铁。他们看到江宁,也都停下手中的活,态度恭敬地打招呼。

江宁示意他们继续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问了几个问题才回去。

接着又去查看拖拉机的情况,拖拉机自从去年修好后,后来也出现过几次小问题,江宁培训过的几个徒弟就派上了用场,捣鼓了几次后竟然修好了。

江宁拿出书包里携带的尺子,量了一下拖拉机头的宽度和厚度,拿笔记下数据。

明天,他要亲自开着拖拉机去麦田实地考察,算算什么高度最合适,记下基本数据,再画张收割机的简图。

对于土法收割机,江宁的理论设想就是在拖拉机头部安装两副更长更宽的镰刀。但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两者中间还隔着一条黄河。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理论。

他对大家伙说道:“我以前没做过,只是在书上看过类似的。我们先试验一下。你们谁有好的想法,记得告诉我,咱们大家一起努力。”

“好的,师父。”

大家都信心满满。

当天的晚饭十分丰盛,光荤菜就有三个:老鸭笋干汤,红烧鱼,炒河虾,还有米酒。江宁酒足饭饱后,回到房间发现,他的徒弟连洗脚水都打好了。

他不好意思地说道:“以后不用这样,我自己来。”

孙康笑嘻嘻地说道:“你是我师父,当徒弟的就得有徒弟的样子。”

江宁:“……”

江宁一边泡脚一边跟孙康闲扯,孙康问江宁有没有去看燕都承天门,江宁随口说:“我包里有照片。”

孙康:“我要看。”

江宁让他帮来拿来书包,从里面掏出几张照片。这些照片前两天刚从刘家河大队的社员手里回到他手中。

江宁把照片递给孙康,孙康激动得叫了一声,看了一会儿,又跑着拿给家里人看。

半小时后,孙康带着弟弟妹妹跑回来了。

两个小家伙向江宁诉说了自己的梦想:“他们长大后要穿着军装站在承天门前照相,一次照十张,亲戚家每家送一张。”

江宁笑着鼓励道:“你们好好读书,一定可以实现这个梦想的。”

两个小家伙一蹦一跳地离开了。

次日,早饭后,江宁带着孙康和几个年轻人开着拖拉机进田,他记下几组数据,回来就开始画草图。图画好后交给铁匠,让他们打制铁器,还提前说好,可能需要修改。大家都没意见。

打制铁器需要时间,其余的空闲时间,江宁也没闲着,开始着手改造镰刀,去年秋收时用的那几样神器,也能用上派场。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叫“掠子”的割麦神器。长柄,末端是是一个用竹片编的簸箕,开端处,安着二到三尺长的锋利刀片,站着一掠一割一大片。好处是,不用弯腰,收割面积大。

这个改得快,当下就见效。有人拿着去麦田试割一下,不出意外,又造成全村轰动。

江宁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江宁造出“掠子”的事,很快就传回了刘家河大队,刘家河大队的社员也急了。

他们把人借过去了,自己大队的怎么办?有人就向陈大山反应这事,不用他们反反映,陈大山自己也着急。

很快,陈大山就派陈壮来找江宁。

向阳大队的社员见到陈壮,一脸地紧张和警惕。

孙队长更是直接放话:“你来看人可以,但不能把江宁带走,咱去年说好的,做人不能说话不算话。”

陈壮哭笑不得地说道:“孙叔,我叔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我来找江宁有别的事,我给他送信来着。”

说着,他还扬扬手中的信。孙队长这才放下心来。

陈壮见到江宁,第一句话就是:“小江,你又胖了。”

江宁不好意思地笑笑:“最近伙食太好了,工伤工伤。”

陈壮一脸羡慕妒忌:“我也想受这种工伤。”

说着,他把信递给江宁。

江宁一看地址,乐了。信是林晨写来的,信里,他好心地安慰了一通江宁,唏嘘感慨。说江宁从小就是个好孩子,懂事文静不惹事,只可惜命运不济,没摊上好爹娘。对此,他表示深深地同情。家属院的其他邻居也这么想,大家都很同情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