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道系知青(156)

作者:洛水伽楠 阅读记录

今年秋天还有一件好事, 那就是三年前嫁接的那一批枣树结果了。玛瑙似的枣子挂在枝头,有鹌鹑蛋那么大。枣子吃起来又脆又甜,皮薄肉厚核小。

刘家河大队的社员非常高兴, 陈大山还特地挑选了个好日子打枣。江宁这边准备了相机和胶卷,到时肯定要拍照宣传的。这个丰收的日子, 可惜老吴不在, 他可是他们的指导老师。江宁决定给他寄点枣和照片过去。

打枣子这天,老男女老少全部上阵, 最激动的还数孩子们,在林子里面跑来跑去。枣子他们早就盯上了, 但王威兄弟俩还有逍遥自在他们看得紧, 没他们也不敢来偷,只能趁着刮风下雨时,过来捡几个枣子,捡之前还得大声打招呼:“我、我来捡几个枣子行不行?我不偷。”经得江宁允许, 他们才能捡。

今天打枣,他们终于可以吃个够了。这帮孩子们挺机灵, 特意穿了兜大的衣裳, 好往兜里装枣子。

陈大山穿着一身灰色的干部装, 拿着个铁皮喇叭:“同志们,今天是咱们刘家河大队嫁接枣林丰收的日子。下面欢迎江宁同志讲话。”

大家呱唧呱唧地鼓起掌来。

江宁只好接过喇叭,简单地说道:“谢谢大家的支持,咱们开始打枣吧,男同志打枣,女同志在树下撑开床单接着, 对了, 大家戴好帽子, 注意别砸着脑袋了。”

众人发出了善意的笑声,这个小江,讲话就是痛快,从来不说废话,他们喜欢。

打枣活动开始了。大家嬉笑着,举起长长的竹竿开始打枣,姑娘媳妇们在树下撑起干净的床单接着,枣子像雨点一下噼里啪啦地往下落。大部分落在床单上,还有一部分落在了地上,孩子们等的就是这一刻,纷纷上去抢枣。

大人也去捡,大家一边捡一边吃。这种时候,陈大山也懒得去管。

陈大娘好心地提醒道:“枣吃多了胀气,别吃太多了哈。”没人听她的。

大家一边吃着枣子一边闲聊。

现场气氛就跟秋游似的,热闹轻松又愉快。

陈大山跟江宁陈壮站在一边说话。

陈大山问江宁:“小江,这枣子不错,明年春天,咱们可以大规模地嫁接了,最好是满山坡都种上枣树,光枣子一样就能多不少进项。”

江宁说道:“这个工作量太大了,我建议再添十几个人手,最好是识字的,好学的。”

陈壮却忧心忡忡地问道:“江宁,我听人说,你有可能会回城是吗?”

陈大山也看着江宁,等他回答。

江宁思索片刻,只好含糊地说道:“不好说,现在抽调回城很难,有可能回不了。”

不过,他想到后来明年的高考还有后面的知青返城潮,又补充一句:“不管怎样,我都把大队的工作安排好的。那些来学嫁接的,我建议以本地青年为主。”

陈大山和陈壮听明白了江宁的暗示,两人都不由得有些怅然若失。他们真舍不得江宁这个人才,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家真要回城,他们也不能拦着不是?

打枣活动进行了三个小时,树上的枣子被打得差不多了。一共收获了二十多麻袋的枣子。

陈大山让陈壮等人拿枰枰了,估算一下斤数,直接按户分下去。每户分二十斤,江宁做为技术人员自然要多分了五十斤,王威王武也多分了十斤。剩下的部分,陈大山要拿去送公社的干部和其他生产队长。他们早就等着了。

大家分完枣,高高兴兴地背着枣子回去。

枣林里又恢复了之前的安静,只留下一地的枣树叶子和树枝。

王威没有走,他独自留了下来,来到江宁面前,闷闷地说道:“师父,他们说你快要离开这儿了。”

江宁:“可能吧。以后你也是技术人才了,你要管好咱们的枣林。”

王威不说话,手里握着一根枣树枝胡乱地在地上乱写乱画。

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来看着江宁,充满希冀地问道:“师父,你以后还会回来吗?”

江宁他突然沉默了,“可能会吧。”

王威突然狠狠地扔掉手中的树枝,恨恨地说道:“你骗我,你不会回来了。既然迟早要走,你们为什么还要来?我讨厌你们这些知青!”

说完,他跑开了。

江宁看着王威的背影,觉得又好笑又心酸。

江宁本以为姑父给他迁户口的事应该办不下来。没想到,他还办成了。

李恒给江宁写了一封挂号信:“事情已经办妥。各级证明和介绍信开好,准备回来。”

江宁收到信,怔了一会儿,真是没想到他能提前回去,还是回燕都。

江宁要回燕都,介绍信和各级证明都不成问题,陈大山虽然不舍得他离开,但不会卡着他。不但不卡着,还亲自带着去公社县里开证明和介绍信。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