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道系知青(33)

作者:洛水伽楠 阅读记录

久旱逢甘霖,不愧是人生四大喜之一。

江宁被感染得也跟着笑。

下雨的日子不用下田,村民们冒雨串门,聚在一起说说闲话打打牌。

江宁这两样都不太喜欢。他想看看书,家里没有。没办法,他就反复地读原主从家里带来的那几本旧书。其中有一本是《资本论》第二卷 ,江宁以前没读过,现在一读,不禁感慨:马大爷不愧是马大爷,把资本家的本质早看透了。只有打过工的人才能读懂《资本论》。

读了一会儿书,江宁休息休息眼睛,开始叮叮当当地做手工。看书和做手工是江宁的两大爱好。小学生读物上说,只要开动双手和大脑,生活差不了。江宁只想补充一句,一定要自己干,不要给老板干。不然老板就会让你一个人干两人的活。

大黄冒雨来串门,江宁跟它聊了几句,摸摸它的肚子,大黄怀孕了一个多月,现在是孕中期,再过一个月就要生小狗了。

江宁已经打听到大黄的主人是谁了,是村头刘奶奶家的。老人家挺和气,江宁一问,她就爽快答应等大黄下小狗,随便他挑。他马上就有自己的小狗了。

江宁看着外面连绵不断的雨线,跟老胡规划未来的生活:“我们很快就有小狗和小猫了,家里还缺几只鸡,公社给我发补助了,一共七块五,我下月还有三块钱的补助,打算买三只母鸡养着,留着下蛋吃。房子盖好后,我得弄个书架,淘几本书看。”

老胡对于生活向来都是凑合,他学着江宁的口吻说:“都听专家的。”

在生活方面,大家都觉得江宁是个专家。

没有人像他那样,对吃饭居住等各种生活锁事倾注那么多的热情。

雨后天晴,大家再见面时,脸上仍洋溢着喜色。

互相打招呼时,嗓门都清亮许多。

江宁的心情一如既往地好,他还去田野里逛了逛。

庄稼得了雨水的滋润,长势喜人,几乎是一天一个样。田野里一片郁郁葱葱,晨风里带着凉意,让人更觉神清气爽。

陈大山心情也挺好,走路都带着风。

他眯着眼睛,抽着旱烟,满意地望着无边无际的庄稼。

只不过,有人欢喜就有人愁。

这几天,王明成的判决下来了,判了五年,近期会被送往某个农场劳改。

王家人一片愁云惨雾,王陈两家彻底结仇。两家的族人见面互不搭理。

江宁做为参与者之一也受到了波及。

按理说,他在其中出的力并不大,只是跟陈大山一起弄了绿肥水而已。最关键的几步他也没戏参与。

但王家人并不这么想,他们对付不了陈大山和陈家人,还对付不了江宁吗?江宁承担了不属于他的那一份怨恨。

有人悄悄告诉江宁要小心王家人。

江宁表面上无所谓,私下里也做了准备。他每天除了本质工作,还抽空健身,举个石头,打个沙袋都是寻常操作,他的身体素质在缓慢提升,并不像看上去那么文弱。

当然,这只是一件小事而已。江宁还有大事要忙。他要盖房子了,村里同意他砍两棵树盖房子,陈大山也同意把老养猪厂的旧瓦作价卖给他,瓦、木头、泥胚都有了,万事具备,只差盖房了。

第十七章 房子

江宁要盖房子,所需材料已基本凑齐,但还有很多杂事要办。第一条就是手续。

江宁先写了一份申请,大意是说,由于知青点宿舍太过拥挤,他自愿住到崖上棚屋,但棚屋四处漏风,冬天不利于人们居住,他为了再干五十年革命,必须要保持健康的身体。他准备自力更生,自己建房。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他已经打好了泥胚,找好了人手,大队也支持了旧瓦和木头。他为了报答组织,在此声明,房子建好后,他只有居住权,没有所有权,以后等他返回家乡,房子归大队所有。特此写一份申请,请队长盖章签字。

陈大山认的字不多,就让陈壮给他念了一遍。

念毕,陈大山一脸无奈:“小江,你这孩也太谨慎了。村里那么多人盖房子,我也没见过谁还写申请的。”

江宁说:“我是知青,跟村里人不一样。”他是个外来户,在村里又没有宅基地。别看现在没人说什么,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还是提前把能做的都做了。

尽管,陈大山和陈壮都觉得没这个必要,但江宁坚持,陈大山只好盖章签字。

申请书一式两份,大队一份,江宁自己留一份。

写完申请书,江宁还给自己请了几天假,请别人给他代班。盖房子是大事,陈大山自然就准了。

接下来,江宁又去找村里菜园比较大的几户人家,像刘大娘家,王婶子家,家里人口不多,但菜园大,菜种得又多。他盖房子要管饭,提出从她们家买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