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道系知青(35)

作者:洛水伽楠 阅读记录

鱼头炖豆腐比较清淡,但也别有一番滋味。还有一样好吃的是煎凉粉,又脆又香。

大家牛也顾不上吹,天也顾不上聊,只知道埋头痛吃。

陈大娘王婶子她们则边吃边聊,向江宁打听这水煮鱼的做法,她们做鱼多是炖汤清蒸,连红烧都少,都觉得这个吃法很有意思。

江宁把自己知道的那点东西悉数教给他们。

陈大娘感慨道:“小江,你这双手可真巧,会修机器还会做饭。”

王婶子接力夸:“这孩子懂事礼貌还心善,长得也好。”

两人看向江宁的目光都变了。

陈大娘抢先问:“小江,你已经十九了是吧?还没对象吧?”

江宁心中闪过一丝不好的预感。这场面太熟悉了。

不行,他要把一切麻烦的因素都扼杀在摇篮里。

想到这里,江宁放下筷子,一脸地伤感惆怅、欲言又止。

两人发现了他的异样,赶紧问江宁怎么了。

江宁这才说道:“陈大娘,我跟你说,你别告诉别人,我怕人说我搞封建迷信。”

陈大娘耳朵一动,这是有情况啊。

大家也都竖起耳朵,仔细听着,连吃饭速度都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江宁慢慢地说道:“我小时候算过命,不宜早婚,早婚害人害已。我三十岁之前不考虑对象问题。”三十以后再找别的借口吧,反正肯定已经离开这里了。

有人信,有人不信。

江宁为了佐证自己的话,又自证道:“我开始也不信,有个女同学也不信,结果……她爸就出车祸了,她哥被钢板砸了,我自已大病了一场。后来,又……”

众人:“……”

众人看向江宁的目光又变了,带着同情、怜悯、惋惜。

果然,人是不可能完美的,人生总有缺憾。

陈大娘本想把自己的侄女介绍给江宁,一听这话,直接歇了心思。王婶子的心思也淡了。小江人是好,但命更重要啊。

两人又变回了和气慈祥的长辈。

半个月后,江宁的房子终于盖好了。

三间正房,两间厢房,甚至还拉了个院子。

那些大娘婶子也不知道是同情江宁还是怎么了,有空就过来帮他干杂活。

江宁开垦的那块菜地被嫌弃了,陈大娘重新帮他规整了一下,种了两垄韭菜,一垄空心菜。还给茄子、豆角、南瓜搭好了架子。

江宁在一旁认真学习。他以前没怎么种过地,但他相信自己的种族天赋,只要好好学习,就一定能解锁种田的技能。

房子盖房好了,院子垒起来了,菜园子也有了,现在还差门、窗没装好,村里的老木匠正在帮他做。

这么一折腾,江宁本就不多的积蓄见底了,老胡的几块钱也投了进去,甚至他还欠了李守信和方朝阳十块钱。

但他看着自己的房子,心里还还是无比快乐。

前世,他欠了三十年房贷,才有一套小房子。现在只欠了十块钱就能有依山傍水的独栋别墅,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江宁沉迷于规划自己的房子:院子里必须得有花,凤仙花、月季花、牵牛花,每种种一些;得有树,葡萄树、石榴树、梨树,每样种一棵。得给鸡垒个窝,给大黄的儿女小黄弄个小窝,大花的孩子小花也来一个,新厨房好好装修一下。

可能是见江宁太过于沉迷,老胡忍不住提醒道:“我们不过是这里的过客,你没必要费太多心思。”

江宁豁达地笑笑:“往大了说,我们不过是宇宙的匆匆过客。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享受当下的每一分钟。”

老胡默然片刻,突然释然一笑:“你说得对,享受当下的每一分钟。”

他停了一会儿,又问道:“我想请几个特殊的客人,你愿不愿意一起?”

江宁猜测他要请的应该有江潮爷孙俩,便笑着答应道:“当然可以。”

作者有话说:

筒子们,与编辑商量好了,本周五,也就是7月8号v。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老规矩,为庆祝入v,前排20发红包。

第十八章 风起

老胡为了避免麻烦,把请客时间定在天黑以后,他们这儿偏僻,晚上很少有人来,再加上现在又有了院子,有了遮挡,更安全。

一共来了四个人,三大一小,小的就是江潮,江潮的爷爷叫江汉,五十多岁,清瘦,头发半白,虽然衣着破旧,面容枯槁,但身上仍残留着一丝儒雅气质。

他对江宁十分感激,“小江,我一直十分感谢你,今天终于能当面谢谢你。”

江宁客气道:“不用客气,我也很喜欢江潮,这孩子给我带来很多快乐。”

江潮眨巴着一双大眼睛,一会儿看看爷爷,一会看看江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