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道系知青(73)

作者:洛水伽楠 阅读记录

李守信也跟着骂:“是啊,姓王的可不是东西了。正事不干,就知道吃拿卡要,办点事就得送礼。咱们知青本来就过得艰难,自己养活自己都够呛,哪有余钱给他送礼。有的人连回家的路费都凑不齐。是啊,有的知青好几年都没回过家。”

王威做为一个姓王的,缩在一边,心里直发虚。王明成确实不咋地。

方朝阳骂完王明成,接着说道:“今年陈老伯当队长,咱们应该能批假吧?”

江宁说道:“应该可以。”

方朝阳差点脱而出问江宁要不要回去探亲,转而一想,他那个家不回也罢。

李守信当然也知道江家的情况,安慰江宁:“你这新家弄得这么好,留在本地过年也挺好。”

江宁正有此意:“是的,我打算留下来过年。”

接着,江宁又问:“你们好久没回去,打算带点什么?”

两人都愣了一下,随口说道:“还能带什么?随便带点土特产就行。”

江宁指指门前挂的一串串柿饼和辣椒:“这柿饼就不错,又甜又好吃,山上还有好多柿子,我建议你们跟我一起多摘些,做成柿饼给你们多带点。”

两人一想也有道理。

江宁又说:“还有菜干带着也行,还有红薯干。”

两人突然反应过来:“江宁,你又缺劳动力了吧?”

江宁微笑:“互惠互利嘛。”

两人被江宁怂恿着去摘柿子,江宁继续在家削柿子皮。

王威看着江宁,一脸地不解,削柿子皮可是个枯燥麻烦的活,他妈都不爱干。他家也很少做这些玩意儿。但江宁喜欢干这些琐细的活,干什么都兴致勃勃。

越接触越他觉得好奇,心里忍不住嘀咕道:这些知青是一群奇怪的人。

这天,孙康提着几根大骨头来了。孙康在向阳大队,收到消息难勉要延后一些,他才知道江宁家里遭了贼,那贼还要讹他。他一听说,就赶紧跑来了。

孙康问起此事,江宁指指王威:“犯罪未遂,正在劳动改造,目前表现尚好。怎么这事都传到你们大队去了?”

孙康瞄了一眼王威,故意大声说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光我们知道了,红云大队的人也知道了。这人啊,千万不要做坏事。”

王威脸色发白,拳头紧握:他的名声都传那么远了?

孙康还想接着精神攻击王威,江宁觉得适可而止就行,于是话锋一转,问起别的事情。

孙康陪着江宁闲聊,帮他干活,到了中午,江宁自然留饭。方朝阳李守信也来蹭饭。

他带的有大骨头,江宁把骨头洗干净,小火炖上,和了一块面,醒上。

他们中午吃刀削面,江宁只在视频上看到别人做,他自己做难免手生,于是先提前练习,把面削了,再揉成面团,接着削。江宁不太满意,不做刀削面了,改成做扯面。

以大骨头汤做汤底,扔点青菜做配,再撒上葱花和香菜,爱吃清淡的就直接吃,爱吃辣的,就舀一烧辣椒油淋上去。

大家都爱吃辣的,每人舀一大勺红辣辣的辣椒油,吃得满头大汗,嘴里直呼痛快。

王威旁听着他们聊天,再围观他们吃饭,心里空落落的,肚子里更空落落的。江宁竟然连隔壁大队的朋友都交到了,他怎么就没有呢?

他除了几个狐朋狗友,似乎也没什么好朋友。王威心口涌出一丝类似于醋又不像醋的味道,既酸又羡慕。

江宁看王威那失魂落魄的样子,也没让再劈材,别劈着自己了。

“你回家吃饭吧,下午不用来了。”

孙康来了,他正好把嫁接一批果树,王威在这儿碍事。

王威垂头丧气地走了。

等王威走了,孙康担忧地问道:“师父,王威在这儿真的不会坏事?”

江宁笑道:“他就像一条恶狗,有恶狗看门,别的恶狗就得掂量掂量,反而更安全。”

李守信点头:“听上去挺有道理。”

吃完饭,方朝阳去洗碗。江宁跟李守信商量:“这冬闲了,你是不是也要忙起来了?”

李守信说:“应该是,有几个老乡说要起房子,我得去帮忙。”

江宁点头:“我也想弄样东西,等你们忙完,我再弄。”

李守认环视一圈院子:“你这基本都齐活了,没什么要修整的了。”

江宁说:“我想盘个炕。”

孙康蹙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说道:“炕是啥玩意,我们这儿没人弄。”

他们这儿是南北交界处,冬天也不好过,不但冷,还有些湿。但本地人鲜少有人盘炕,条件好的,弄个炉子,一般人家就硬炕,偶尔烤个火。

江宁新房所处的山崖,夏天凉爽,冬天也更冷。他得早做准备,总不能天冷就靠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