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147)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朱升说的不错,他们现在的情况不适合出风头,徐寿辉和张士诚称王称帝就让他们称,他就低调的打地盘就行。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主要是,以他们现在的实力,想出风头也出不了。

朝廷的意思非常明显,造反就造反,天底下造反的太多他们已经管不过来,但是只要敢称王,立刻就会有官兵集结起来攻打。

他手底下兵马有限,哪个将领都是宝贝,谁折在战场上他都伤心,还是别和硬茬对战的好。

反正左右有徐寿辉和张士诚吸引朝廷的火力,他就稳坐钓鱼台,先把应天府建设好,等那边鹬蚌相争两败俱伤他再坐收渔翁之利,如此对他对百姓都好。

朱大帅想的好,但是事情不按着他想的来。

张士诚打不过杨完者拿不下杭州,终于放弃杭州将目光转向应天府。

这地方最开始也是他的目标,只是和隆平府相比不够富庶,所以他选择先拿下隆平府杀一波大户让弟兄们填饱肚子,谁能想到就这点功夫,之前看中的城池就被朱元璋给捷足先登了。

他在高邮起义的时候朱元璋还在郭子兴手底下当小兵,那小子何德何能敢抢他的地盘?

打!这一战必须得打!

张士诚在去年就想打朱元璋,去年朱元璋的大军在宣城受阻,元军那边有朱亮祖那个猛将在,徐达和常遇春两个人加在一起都没在他手里讨到好处,这大好的机会不打白不打。

奈何当时被杨完者缠的紧,实在分不出兵马北上攻打应天府,只能先把这事儿放在一边。

现在杨完者大败而归,带去的十万兵马尽数折在徽州,这时候不分兵北上更待何时?

张士诚这想法听上去有点奇怪,杨完者大败而归,他应该趁他病要他命一鼓作气冲破嘉兴的阻碍拿下扬州才是,怎么还分兵去打朱元璋?

老朱也纳闷,他本来想和老张打好关系,后来听到天音说张士诚会投降朝廷,于是就歇了打好关系的心思,继续桥归桥路归路,只要不干仗就绝对没有联系。

他们俩相安无事多年,怎么突然就打过来了?

他连杨完者都打不过,哪儿来的信心打应天府?

朱元璋这话倒不是自大,而是真不觉得正面交锋的话张士诚能打下应天府。

老张放着杭州不打掉头冲着他来不是不想要杭州,而是杨完者手里还有十几万大军。

当初杨完者驻守嘉兴的时候麾下人马只有两三万,全部都是他从老家带出来的苗军,后来扩充到二十多万都是在江浙行省现招的兵。

江南不愧是鼎鼎有名的富庶之地,那么大点儿的地方都能让他一个外来的苗军将领拉扯出二十多万的大军,要命的是粮饷还能供应的上,实在让人眼馋的不行。

不只张士诚眼馋,朱元璋也眼馋。

杨完者手底下还有十多万兵马,再加上还有达识帖睦迩给他处理后勤之事,杭州城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不如掉头攻打其他地方。

朱元璋捏捏下巴,所以老张到底哪儿来的自信打他?

从隆平府到应天府,北线走北线走常州,南线走长兴,水路走江阴。

如今常州、长兴、江阴都在他手上,三条路被他堵的死死的,他打不下杨完者驻守的嘉兴,就打得下汤和镇守常州、耿君用镇守长兴、吴良镇守江阴了?

不对,肯定有猫腻。

朱元璋下意识觉得不对劲,特意写信让汤和等人提高警惕,千万别让张士诚钻了空子,为此还特意将徐达派去支援最可能被进攻的常州。

徐达觉得根本没必要,张士诚兵多将广又能如何,连个杨完者都打不过,他干脆窝在隆平府当一辈子的土皇帝得了。

朱大帅不为所动,并一脚把他踹了出去。

然而事情坏就坏在徐达带过去的这些援兵身上。

朱元璋在各个起义军的高层都安插有耳目,张士诚也一样,虽然没能策反老朱的亲信,但是安排在应天府这边探子不在少数。

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不只他们俩,其他起义军也都这么干。

张士诚已经提前打听过常州、长兴、江阴的情况,他本来没想打常州,而是想着走水路,朱元璋手底下的水军在他眼里本事平平,他自己的水军才是天底下最厉害的水军。

虽然之前被他那糟心弟弟给糟蹋了不少大船,但是没有伤到根本,他手底下的大船还有很多。

但是朱元璋把徐达派到常州,那他就不客气了。

倒不是说徐达不会打仗,而是徐达手底下的将领有情况。

先前徐达攻城的时候有一支官军投降,但是徐达帐下有几个将领向他们勒索财物,那些人表面笑嘻嘻,其实心里都窝着火气。

上一篇:她在电竞圈封神 下一篇:枕边潮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