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16)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大明建国,明军高歌猛进势不可挡,当年八月便攻占了大都。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等殉国,元朝在中原统治结束,从此开始北元时代。】

【锅哥老早就做好逃难的准备,身边的宦官哭着劝谏说,“天下者,世祖之天下,陛下当以死守,奈何弃之!臣等愿率军民及诸怯薛歹出城拒战,愿陛下固守京城!”他却回道,“今日岂可复作徽、钦!”当天晚上就打开城门带上后妃臣子出奔上都。】

【不可复作徽、钦?怎么着,宋朝徽钦二帝被金军掳走,他是主动北逃,所以不能放到一起说是吗?】

【又是一个“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朱元璋嗤笑,“自欺欺人,呸。”

其他兄弟:“呸!”

沐青小小声:“呸!”

【锅哥到上都后颇有重新振作的姿态,“昼夜焦劳,召见省臣或至夜分”“召见群臣,询恢复之计”,并命扩廓帖木儿入援。】

【扩廓帖木儿在韩店与明军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锅哥被这场大胜冲昏了头脑,当即封扩廓帖木儿为齐王,让他挥师收复大都。】

【扩廓帖木儿,汉名王保保,江湖又称王跑跑。他收复大都没成功,反而被明军打的落花流水,最后仅以十八骑逃走。】

【元军连战连败,锅哥被打击的再次恢复了摆烂状态。至正二十九年,北元朝廷弃上都奔应昌。第二年四月,锅哥驾崩于应昌,享年五十一岁。】

【咱锅哥这辈子也是跌宕起伏,要说元朝的灭亡全赖在他身上那显然不合适,但是说他一点错也没有那更不可能。大概取名也是有点玄学的,他叫“铁锅”,亡国这口大锅最后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锅哥死后庙号惠宗,大明的开国皇帝觉得这家伙“知顺天命,退避而去”,又给了他一个“顺帝”的尊号,这也是够损的。】

朱元璋听到“明军”“大明” 的字样竖起耳朵,肉眼可见的支棱起来,“刘福通那边依托白莲教起义,说是有‘明王降世’,打进大都赶跑蒙古人的难不成是他们?”

汤和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极有可能。”

天下起义军众多,现在势头最大的就是刘福通,他能一次又一次的打败官军,还能在官军眼皮子底下攻城略地,足见这人的本事有多大。

而且老刘和朝廷有大仇,他家是地主大户,本人还是朝廷的巡检,有吃有喝有的玩,本来没想过造反。

但是前些年贾鲁治理黄淮水患的时候以修河为名假公济私勒索刘家的宝贝未果,故意将河道改到刘家祖宅的位置。

大水一来,刘家祖传的宅子就这么毁了。

要不是因为这事儿,刘福通不会变成起义军的反贼头子,他更可能像河南的李思齐和察罕帖木儿那样招兵买马给朝廷效力,以镇压起义军来赚功劳问朝廷要封赏。

毁人祖宅和毁人祖坟相差不大,贾鲁在围攻濠州的时候病死了,没了贾鲁,这个仇放到朝廷身上完全没问题。

老刘和朝廷可谓是血海深仇,他起义之后一直在北边煽风点火,现在看来人家那不是单纯的煽风点火,而是为将来打进大都做准备。

实力有,理由有,名号也符合。

老朱和他的兄弟们合计完之后一拍大腿,没错了,明军一定是他刘福通的大军!

第6章

朱元璋以前在皇觉寺当过和尚,后来皇觉寺周边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住持无计可施,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

他离开皇觉寺后在淮西各地流浪了三年,自然听说过白莲教“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

白莲教的教众遍及各地,早年韩山童在各地传教,他们郭子兴郭大帅便成了白莲教的信徒。

郭大帅家里有钱,加入白莲教后结交宾客散尽家财,是濠州鼎鼎有名的人物。

至正十一年韩山童、刘福通鼓动河工造反,至正十二年正月他们郭大帅就以烧香拜佛为掩护聚众起义。

全天下的起义军都叫红巾军,郭大帅麾下的兵马自然不会例外。

韩山童是传播谣言的好手,散布“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谣言的同时还宣布他是宋徽宗的八世孙,红巾军打的旗号是“反元复宋”,因此由他来带领受苦受难的百姓揭竿而起再合适不过。

韩山童图谋甚广,造反之前的准备做的非常齐全。

他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既然全天下的起义军都是“反元复宋”的红巾军,那么这些叫红巾军的起义军都要奉他这个宋朝皇室之后为正朔,都得听他们的号令。

起事前的准备的确是一点疏漏都没有,就是消息藏的不够严实,起义当天就被官府派兵追捕,号称宋徽宗八世孙的韩山童也当场被抓。

上一篇:她在电竞圈封神 下一篇:枕边潮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