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161)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神迹来的不是时候,好歹等他们吃完饭再来,这弄的饭菜刚摆上桌也不知道该收不该收。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亲爱的up青青陌上桑,今天我们来唠唠元朝的帝位争夺战。】

沐青:???

“啥?”

他期待已久的元末版三国呢?怎么变成元朝帝位争夺战了?那乱七八糟稀里糊涂的谁爱看啊?

朱元璋安排好院子里面的仆从回来,听到这次要讲的是元朝帝位争夺战也挺纳闷,“咱和那些皇帝八竿子打不着,这有啥好讲的?”

马秀英拍拍板凳让他坐下,“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仔细听着没坏处。”

朱大帅摸摸脑袋,“还是妹子有文化。”

沐青挪挪板凳,带着小朱标离远点,不打扰爹娘讨论。

马秀英白了他们家男人一眼,招呼两个娃坐近点,“文青好好听着,回头等文正、文忠、文英回来讲给他们听。”

帝位争夺战肯定少不得兄弟阋墙,也不知道小娃能听懂多少。

马夫人看看挺直腰杆抬头听的小豆丁,再看看什么都不懂但是歪着脑袋安安静静看的小小豆丁,陷入沉默。

算了,当看戏就成。

【从1271年忽必烈取“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开始,到1368年元惠宗率领群臣逃亡漠北,元朝一共传五世十一帝,但是他们的国祚一共才九十八年。】

【元朝的帝位传承之乱从传了五世十一帝上就能看出端倪,不过这还不算什么,去掉最前头的元世祖忽必烈和元成宗铁木儿,再去掉最后头的元惠宗妥欢帖木儿,这一掐头去尾中间就只剩下二十六年,而这二十六年的时间里足足换了九个皇帝。】

【怎么说呢,元朝国祚不长,但是帝位更迭之频繁、政局之动荡都令人叹为观止。大一统王朝一般都是前期稳定走向繁荣然后再走上下坡路,元朝不一样,元朝的动乱贯彻王朝始终,从大蒙古国开始就没停过。】

【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才十六个皇帝,清朝算上入关前二百九十六年才十二个皇帝,就皇帝更换的频率来说,和元朝相比都得甘拜下风。】

朱元璋啧了一声,“皇帝更换的太频繁又不是什么好事儿,还是把风头留给蒙古人吧。”

第67章

朱元璋现在听见“明朝”两个字相关下意识就嘀咕“老刘不行”, 别管老刘到底行不行,总之在他这里不太行。

沐青小声提醒,“爹, 刘福通北伐失败, 在张士诚派人攻打安丰的时候战死了。”

朱大帅啧了一声, “习惯了。”

既然建立大明的不是老刘,那就收回刚才那句话。

反正就是那个不知道是明朝开国皇帝不太行。

沐青看着他们家老爹叭叭叭一通输出,只恨这视频放的顺序和他想的不一样。

现在骂的越狠,到时候知道他自己就是那个“不行不行就是不行”的明朝开国皇帝的时候就有多尴尬。

朱大帅一通输出猛如虎,数落完之后开始皱眉,“刘福通北伐失败,那建立明朝的是谁?难道是之前提到过的沔阳渔家子陈友谅。”

徐寿辉那边最近热闹的很, 陈友谅部气势如虹接连攻克城池, 几乎将洞庭湖周边地区全部占领, 附近零零散散的小波起义军看他势如破竹赶紧过去投奔, 一时间可谓是风头无二。

陈友谅不光会打仗,治军也很有手段,他麾下的兵马纪律严明,每攻克一地便整理当地的户籍,对扰民的将士绝无饶恕,因此他麾下的红巾军在荆襄一带很得民心。

——满城都是火, 官府到处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

在荆襄一带的红巾军眼里,陈友谅的名字比徐寿辉响亮多了。

与此同时, 徐寿辉麾下的倪文俊在武汉周边也是大出风头, 打的元朝守军落荒而逃,重镇武昌彻底落入红巾军手中。

天完政权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大有“振兴汉室”的架势。

徐寿辉看陈友谅那么能打,志得意满的以为接下来也能这么顺利,不仅把年号从“天完”改成“天启”,还跑去山里建了座紫云台,在山顶最高的地方立了个“无敌碑”。

人一得意就容易忘形,徐寿辉简直把得意忘形这个词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般得意忘形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接下来的事情和他猜的区别不大,内乱紧接着就过来了。

徐宋势头大,朝廷镇压不了就改变策略换成招降,一边严令各地官兵攻打红巾军收复失地,一边派人去徐宋那边招安。

倪文俊在武汉周边打的非常过瘾,手上的权利也越来越大,没多久就把天完政权的都城改到汉阳,让徐寿辉这个皇帝去汉阳当皇帝。

上一篇:她在电竞圈封神 下一篇:枕边潮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