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176)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听这个称呼就知道后面肯定还会有大事发生,不然也不会别人都是宗啊祖啊的到他就成了泰定帝。

这倒霉催的一家子,也真是没谁了。

第72章

朱大帅听到“泰定帝”这个称呼就开始叹气, 不是他多愁善感,实在是甘麻剌这一大家子让他不得不发愁。

泰定帝,连个庙号都没有, 唉, 怎么当了皇帝还能沦落到那种地步?

【铁失等人选也孙铁木儿有两个原因, 一是也孙铁木儿是真金太子的嫡系后裔,这个身份足以服众。二是也孙铁木儿从小住在漠北,十岁的时候父亲甘麻剌去世,甘麻剌一去世,漠北那地方也没谁会教他汉家儒学。他对儒学没什么特殊感情,自然就不会被朝中那些能把死的说成活的的汉人给忽悠到他们那边去。】

【也孙铁木儿他爹他哥都因为脾气好吃了大亏,他小小年纪就没了父兄, 想有特殊感情也没那个机会。】

【还有一点就是, 只要也孙铁木儿继位, 铁失等人就能从弑君的大逆不道之人变成有从龙之功的大功臣, 他们杀过皇帝又能怎样,现在这位皇帝是他们推上去的就行。】

朱元璋一脸嫌弃,“蒙古人总说汉人阴险狡诈,他们自己也没好哪儿去。”

马秀英回道,“蒙古人那么多,汉人那么多, 不能一竿子打死所有人。”

蒙古人中也有好人,汉人中也有坏人,不管是蒙古人的朝廷还是汉人的朝廷, 天底下的朝廷都一个样儿。

【九月四日, 也孙铁木儿即位于漠北龙居河。】

【按元朝的规定,登基诏书先由文臣以汉语文言文拟写, 再翻译为蒙古文颁行天下。泰定帝的登基诏书和规定略有不同,他的诏书是用蒙古文译为大白话,再从大白话翻译为蒙古文颁行天下。】

【这里摘几句给大家看看,“薛禅皇帝可怜见嫡孙、裕宗皇帝长子、我仁慈甘麻剌爷爷根底,封授晋王,统领成吉思皇帝四个大斡耳朵,及军马、达达国土都付来。依着薛禅皇帝圣旨,小心谨慎,但凡军马人民的不拣甚么勾当里,遵守正道行来的上头,数年之间,百姓得安业。”】

【是不是有种“这是什么鬼东西”的感觉?有这种感觉就对了。】

【泰定帝自己不通汉语,他身边也没有能帮他润色的汉人大臣,这份语句不通的诏书是他身边略通汉话的亲信硬译成汉语的。换个容易理解的说法,就是现在的“机翻”。】

【泰定帝连登基诏书都能弄成这样,朝廷那边也不帮着他弄,可见双方应该是单纯的互相利用。】

【他的继位诏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份白话文的登基诏书。没错,唯一一份。虽然大家对老朱家的白话圣旨都有所了解,但是不代表人家老朱是文盲,相反,人家的文化程度相当的高,再不济身边还有一大群能给他润色的读书人,不会弄出大白话的登基诏书。】

朱元璋:!!!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怎么又提到老朱了?

好好的正说着皇家的事情,总提那个不知道是谁的老朱干什么?

朱大帅咽了咽口水,“妹子,这个老朱和前面提到过的那个老朱是同一个老朱吗?”

马秀英有些迟疑,“应该是吧。”

朱大帅再问,“那朱温家有白话圣旨吗?”

马秀英:……

“应该没有。”

夫妻俩对视一眼,都意识到他们之前的猜测可能还是错的。

可是,老朱不是朱温还能是谁?总不能真的是他朱重八吧?

朱大帅回想天音说过的关于“老朱”的只言片语,赶紧摇摇头把这个可怕的猜想甩出脑海。

虽然他很想青史留名,但是那样的名不留也罢,神仙提到的“老朱”千万不要是他。

沐青圈紧小朱标,默默的拿起桌上快要凉了的馒头给他喂饭。

对不住了爹,神仙提到的“老朱”真的就是你。

朱大帅夫妻俩心神不宁,可是给他们透露天机的神仙很烦人,就提了那么一句,之后又回到泰定帝身上了。

你说你不说就不说,要说就说清楚,遮遮掩掩的想干什么?

急死他算了。

沐青缩缩脑袋,夹几筷子菜到面前的小碗里,两耳不闻旁边事,一心只喂弟弟吃饭。

【铁失等人想利用从龙之功保住荣华富贵,可惜他们的如意算盘要落空了。也孙铁木儿不了解儒家文化不假,却不代表他是个任人摆布的傻子。】

【泰定帝继位之后,参与南坡之变的人都得到了封赏,然而不到一个月,这些人就全部被嘎了,连他们的子孙后辈都一并诛杀殆尽,抄家灭门不留一个活口。】

【道理很简单,那些人敢杀一个皇帝,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杀第二个?这等弑君谋反之辈,不杀他们怎么立君威正臣纲?】

上一篇:她在电竞圈封神 下一篇:枕边潮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