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206)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杨完者身为江东三足鼎立的元廷主力,这里需要好好介绍介绍。】

【杨完者,元末武冈路赤水人,乃十峒飞山蛮首领杨再思的后裔。他“善骑射,能文章,有入相出将之鸿才”,十几岁时就组织附近的苗家少年操兵练武,当时唤做“苗子”。】

【有元一代民间造反此起彼伏,但是大家多以为中原一带造反的多,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元代造反最频繁的地区不是中原,而是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元初的造反主力在江西福建一带,到中后期主力就变成了湖南和两广。】

屏幕里的画面变成两列文字,一列是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年份,另一列是造反记录。

广西苗民反元起义、吐蕃反元起义、山东反元起义、广东广州朱光卿反元起义、河南棒胡反元起义、广西苗民反元起义、广东惠州反元起义……

一条条滚动上去,眼睛都快看不过来了。

大部分人都看不懂汉字前面那几个稀奇古怪的符号,这就又到李善长出马解释的时候了。

没办法,谁让他读过的闲书最多。

老李双手背后煞有其事的研究光幕上那奇奇怪怪的符号,摇头晃脑左右踱步,快把人转晕了才一拍脑袋说道,“这好像是番邦的数字,兴许后世用这个来记载年份。”

“这多麻烦,直接用年号不好吗?”徐达耸耸肩表示不理解,他能学会汉字已经很不容易,要是连数数都得用番邦文字,那他还是当个睁眼瞎吧。

世上那么多文化人,不缺他一个识字的。

此话一出,旁边立刻响起阵阵附和。

朱大帅白了他们一眼,“瞧你们那点出息,不会就不能学?”

朱文正小声嘟囔,“那也得能学会啊。”

【从这些数据来看,元朝的民间起义从头到尾就没停过,而苗、瑶、畲共祖是学界的共识,史书上记载的苗人、瑶人、畲人其实都能算同一拨人,他们有近百年的造反经验傍身,打起仗来不是一般的生猛。】

【至正初年,民间起义军声势越来越大,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张士诚这些义军首领都已经打出名号,杨完者和他爹杨正衡也有点想法,于是就以杨完者最开始训练的那些“苗子”为基础扩充兵马组成了一支数万人的苗军。】

【这时候的杨完者还不叫杨完者,他叫杨通贯。】

【有元一代湘桂交接的苗人一直在反元,杨完者他们家城步杨氏是造反运动的领导者,不过苗军在当时是有名的观望,他们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有的造反反抗朝廷有的帮朝廷镇压造反,总之就是哪边给的好处多跟哪边。】

【至正十二年,徐寿辉的徐宋政权攻陷武昌,朝廷连忙谕令各地勤王镇乱,杨正衡父子兄弟自备粮草武器为国出兵,苗军浩浩荡荡杀气腾腾当场把朝廷官员震慑的一愣一愣的,立刻给他们封官命他们为前锋。】

【苗军一举收复武昌,名气算是打了出来,杨完者便在江南开始他救火大队长的生涯。他和察罕帖木儿一个江北救火大队长一个江南救火大队长,挺对得起他们俩“擎天二木”的称号。】

【张士诚拿下苏州后势不可挡,要打杭州就得先拿下嘉兴,达识帖睦迩不会打仗也能看出来嘉兴的重要性,杨完者一来他就立刻将人派到嘉兴挡住张士诚南下的势头。】

【有资料记载:元之季世,伪吴张士诚据姑苏,而无锡相继陷。髠黥盗贩之徒,首缠绛帕手执戈矛,廵门啸呼民情汹汹,恐旦暮有屠戮之惨。】

【张士诚在贫苦百姓那里口碑好,在富家大户眼里和活阎王也没差太多,他吃大户的习惯声名远扬,有钱的地主为了保住家财都招兵买马求着朝廷兵马帮忙抵抗张士诚,没想到朝廷的大军根本靠不住,他们倾尽家财也挡不住张士诚吃掉他们的架势。】

【前面已经说过,张士诚接收了高邮之战后四散的原朝廷兵马,有苏州、湖州一带的粮草支持后,他手底下的几十万大军磨刀霍霍人挡杀人神挡杀神,杨完者抵达嘉兴之后觉得不行,虽然他的兵也挺多,但是硬对硬还真不一定是张士诚的对手,他得以谋略取胜。】

【某一天晚上,月黑风高,杨完者安排好接应的人手后单枪匹马杀到张士诚大军驻扎的地方生擒主将,营地一片大乱,提前安排在四周的苗军趁乱大杀四方,张士诚的大军损失惨重只能退走。】

【杨完者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嘉兴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张士诚和他手底下的谋士对着地图研究了好些天,最终决定绕过嘉兴走平江、乌镇这条线来进攻杭州。】

【还真别说,他们这招挺管用,官府那边没了杨完者简直不堪一击,达识帖睦迩吓的弃城逃走,带着一城的官员逃到外面萧山一带,连正面交锋都不敢有。】

上一篇:她在电竞圈封神 下一篇:枕边潮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