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21)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朱文正乐呵呵起来,和娘亲弟弟打过招呼准备回前院议事厅。

短短一会儿时间,李善长已经把天音中提到的至正十四年的情况整理的差不多,这会儿正在整理后面的内容。

朱元璋皱眉沉思,朝廷那边的情况他们不好打听,驻扎在六合的高丽人可以啊。

高丽军前不久才被脱脱麾下的蒙古骑兵挤兑过,这会儿心里正憋着火气,他之前和那些家伙打交道的时候没打太狠,那是用脑袋瓜退兵,全靠他这出彩的嘴皮子。

六合的高丽人是脱脱召来的,肯定比他们了解脱脱大营的状况,他派人过去打听,没准儿真能打听出来什么。

朱元璋咧咧嘴,不管最后的赢家是谁,他老朱绝对不当炮灰!

第8章

议事厅的动静惊扰不了后院,马秀英送走来去匆匆的朱文正,支起小桌摆上笔墨纸砚开始教他们家小娃认字。

朱元璋打下滁州后不少士兵和他一样将家眷接到身边,老朱觉得濠州不安全,赵均用不是好人,郭大帅斗不过他,他可舍不得媳妇留在濠州受欺负。

老大把家眷接到身边,亲信们自然不会落后,他们老大本领非凡,跟老大学肯定没坏处。

外面世道乱,百姓所求不多,能吃饱穿暖有住处就是再好不过的日子。

士兵也是普通人,有家眷在身边,晚上回家能看到媳妇看到娃比什么都开心。

一大家子都在滁州,他们对这里的归属感也更强。

朱文正跟在老朱身边跑腿,朱文忠和沐英还不到能在军中跑前跑后的年纪,训练完之后还得老老实实和其他同龄的小孩儿学文化课。

他们爹自己没正经上过学,但是不妨碍他重视孩子们的教育,来到滁州后立刻将滁州的名士召集到身边。

愿意在他麾下做官的就做官,不愿意给他出谋划策也没关系,开书院当教书先生也行。

要是这也不干那也不干,那就没办法了。

朱元璋如今自诩是个知书达理的君子,人家读书人不愿意给他干活,他也没法硬逼着人家干。毕竟自愿干活才能干出好活,硬逼着人家干不愿意干的事情,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怎么办?

总之就是,沐英和朱文忠军事化训练和文化课都结束后才会回来。

沐青再长大几岁也会和哥哥们一起徜徉在学习的海洋,不过现在不行,他年纪小,只能留在家里由娘亲亲自启蒙。

他觉得他在家就像上古代版的早教幼儿园,就是他的年纪有点大,稍稍超过了早教的范围。

也是时间凑巧,马秀英前不久查出来有身孕,不能再出去帮朱元璋跑动跑西,她这是第一胎,又才查出来没多久,老朱紧张的不要不要的,生怕出什么问题。

不光朱元璋紧张,马秀英自己也紧张。

她本来觉得她的身体还行,不是那种走两步就喘的娇姐儿,给她把大刀她也敢上阵杀敌。但是其他人都说女子怀孕前几个月最危险,她也不敢太放肆,只能收敛点儿不累着自己。

马秀英打开已经学了半本的《千字文》,先检查昨天学的有没有记住,然后再继续往下教。

他们家小娃聪明的很,许是年纪小的缘故,好好教就能静下心读书,不像那几个大的,平日里野惯了,让他们提笔写字跟受刑似的,能找借口躲绝对不会主动凑过来。

希望她怀的这个别和那几个大的学,不然她还真不好管。

马秀英指着昨天学的几句,看看乖巧眨眼的小娃问道,“文青,怎么不念?都忘了吗?”

沐青摇头摇的像是拨浪鼓,煞有其事的提笔蘸墨,然后歪歪扭扭的写下几个大字,“不!能!说!话!”

马秀英没见过感叹号,但是这个符号过于形象,以前没见过也不耽误她明白娃的意思。

行吧行吧,小孩儿的想法和大人不一样,得让他自己转过来弯才行。

这个老朱真是的,也不知道他和娃说了什么,怎么把娃给吓成这样?

马秀英哭笑不得,看娃那么认真的修“闭口禅”也没非让他说话,“娘念一句,文青写一句,怎么样?”

沐青眼睛一亮,当即坐正身子开始听写。

只要不让他说话,别的什么问题都没有。

写的字丑怎么了?他只是个刚刚启蒙的小孩儿,能学会拿笔已经很不错了,写的还是稍不留心就会缺胳膊少腿的繁体字,不能要求那么多。

后院里母子俩温馨不已,前院的气氛却很是焦灼。

李善长的本事不是吹出来的,这年头读书人的记性都不错,死记硬背对他们而言是基本功。光幕存在的时间不长,天音说话时有条有理,他整理好的内容不说一字不漏,那也没差多少。

上一篇:她在电竞圈封神 下一篇:枕边潮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