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270)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唉,不像他,他教儿子那叫宽严有济,比他们爹强多了。

朱文正搓搓胳膊,“你去爹跟前把这话再说一遍。”

朱标坐的笔直,“我不。”

他又不傻,才不会上赶着找打。

【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朱高炽之子,早年深得祖父永乐帝的喜爱,于永乐九年被立为皇太孙,且跟随永乐帝北征,洪熙元年仁宗死后,朱瞻基即位,年号宣德。】

【宣德元年,朱瞻基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提升内阁地位,“三杨”内阁成为明朝宰辅的榜样,他们主政期间,内阁精简高效配合完美,大明的国力持续向着鼎盛发展,对内停止用兵,对外进行第七次郑和下西洋,边防安定、吏治清明、经济蓬勃,与其父仁宗统治期间合称“仁宣之治”。】

【朱瞻基在位期间蠲免税粮、复业流民、赈灾救荒,在稳定明朝统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他减免田赋时常只是说说,并没有落到实处。他喜欢斗蛐蛐,喜爱程度堪称疯魔,时人称“太平天子,促织皇帝”。除此之外,他还在宫中设内书堂教小内使读书,自此宦官开始通晓文墨,司礼监掌印及秉笔太监之权渐重。】

【宣德十年正月,朱瞻基病逝,享年三十六岁,庙号宣宗,葬于景陵。】

【总结:和他爹一样都是个好皇帝,百姓安居乐业比什么都好,他们爷儿俩能让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就是胜利。还有就是,好像从他开始,明朝的皇帝就开始有点小爱好了。啧,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老朱眉头一皱,“不太对,情况不太对,让宦官有权算怎么回事,这娃前边看着还挺好,怎么后头还让宦官干政?”

马皇后的脸色也不太好,“才三十六岁就没了,怎么比他爹他爷爷还年轻?”

“看神仙的评价,这娃除了爱玩蛐蛐和任用宦官之外别的干的还不错。”朱文正点点头,他想的没那么复杂,神仙说的对,百姓安居乐业比什么都好,别的不重要。

朱标摇摇头,“文正哥,皇帝英年早逝,继承人的年纪必定不会太大,主少国疑,八成会生乱。”

沐英一脸慎重,“标弟说的对。”

沐青低头喝茶,不掺和他们的讨论。

要不人家是青史留名的大人物呢,只这个敏锐程度就比普通人高出一大截。

皇帝英年早逝,接下来的确生乱了,但是却不是主少国疑,而是另一种乱法。

【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朱祁镇,宣德皇帝朱瞻基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年号正统、天顺。】

停下打闹的少年们席地而坐,“前面都只有一个年号,怎么到这个就变成了两个?”

沐青握紧酒杯,心里已经开始骂骂咧咧。

当然是因为他从瓦剌留学回来又当了一次皇帝!

【宣德十年,朱祁镇正式即位,次年改年号正统,宣德皇帝英年早逝,朱祁镇即位时年仅八岁,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任用“三杨内阁”主理朝政。】

【正统八年,朱祁镇正式亲政,因宠信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王振为邀功讨宠怂恿皇帝率军亲征,不料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皇帝被瓦剌俘虏,史称“土木之变”。】

所有人:!!!

“皇帝被瓦剌俘虏?!”

奇耻大辱!

元廷被赶出中原后退居塞北,瓦剌部趁势摆脱蒙古可汗的控制,大漠东西的蒙古族由此呈三足鼎立之势。

一个是东边由元室后裔统领的鞑靼,一个是西边瓦剌,还有就是兀良哈三部。

兀良哈三部早已臣服,瓦剌和鞑靼却还在苟延残喘。

鞑靼号称元室正统,瓦剌这些年强大起来胃口越来越大,为了在正统的名号上压鞑靼一头尽力搜寻同样被视为正统的薛禅汗忽必烈的后裔。

找不到也没关系,他们有阿里不哥的后裔在。

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谁当大汗不是大汗?

瓦剌扶持阿里不哥的后裔夺走汗位,但是没几年又被汗位又被鞑靼给抢了回去,两边你来我往打了得有五六年,最近瓦剌的领主乌格齐哈什哈以可汗政治腐败、杀弟夺妃为由举兵弑汗,并试图扶持阿里不哥后裔坤帖木儿继承汗位,从而彻底掌控蒙古各部的实权。

瓦剌一家独大不是好事儿,三足鼎立或者两家分庭抗礼都行,唯独不能只剩下一家。

只剩下一家,等他们回过劲儿来必定会南侵。

朝廷不知道也就算了,得到消息后再忙也要腾出手来推一把被打压的鞑靼,两边势均力敌才能打的有来有回,最好两败俱伤,反正不能一家独大。

神仙那里什么情况,这才过去多少年,怎么大明的皇帝能让瓦剌给俘虏了?

上一篇:她在电竞圈封神 下一篇:枕边潮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