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62)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老朱明面上的反应和杜遵道、郭天叙等人猜的没错,得到任命后只能无能狂怒,心里再不甘也只能受着。

事实上,朱元璋一点都不恼,他不光不恼,还等着看刘福通和杜遵道狗咬狗。

感谢天音的提醒,要不是提前打听了刘福通那边的情况,他现在十有八九真的只能无能狂怒。

小明王那边离的远不用管,再让滁州那边的弟兄盯着郭天叙,他这边继续准备南下渡江攻打太平。

和州在长江北岸,太平在长江南岸,南下渡江需要水军来打水仗,他手下骁勇的将领不少,唯独没有能打水仗的,也没有战船和水军,这是个大麻烦。

现在从零开始培养水军有点来不及,他得想办法从别处拉拢一支水军回来。

打仗的事儿和沐青没有关系,年龄是硬伤,就算三个哥哥全都去军中历练,他也只能留在家里读书认字。

后世吐槽他们家朱老爹自己没机会上学堂,有能力之后就组了个梦之队来教他的儿子们,现在亲生儿子朱标还没出生,他先体验了一把朱老爹的粗糙版梦之队。

和州现在是朱老爹的根据地,将领们的家眷都搬了过来,学龄期的小孩儿不少,梦之队教的不只他一个,而是一整个学堂。

幸好不是多对一,不然他哭都没地儿哭。

沐青眼泪汪汪收拾好书包,告别一起上学的小豆丁们,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家走。

小孩儿的日子真难过啊,他情愿回去剪他那没几个人看的“优秀视频”。

太难了,真是太难了。

小娃无精打采的往回走,还没到家门口就看到兴冲冲不知道在讨论什么的朱文忠和沐英。

什么事情这么高兴?

爱看热闹的小娃瞬间精神,迈着小短腿儿赶紧追上去,“哥,哥你们去哪儿?”

朱文忠和沐英停下脚步回头,熟练的拎起小老弟的书包,“文正哥在校场和新来的将领较量,我们准备去看热闹。”

沐青丢掉束缚他活动的书包,感觉整个人都活了过来,凑上去眼睛亮晶晶的问道,“新来的将领?谁啊?”

虽然他视频做的不咋地,但是为了做视频资料没少看,毫不谦虚的说,朱老爹麾下有名有姓的将领他都有印象。

不过攻占滁州到拿下集庆这段时间太多人前来投靠,让他猜他还真猜不出来。

沐英乐呵呵的回道,“是从盱眙来的将领,叫邓友德。他来的时候带了一万多人,听说每次作战的时候都身先士卒,打起仗来猛的很,刚来到和州就被爹任命为管军总管。”

朱文忠纠正道,“咱爹给他改了个名,人家现在叫邓愈,不叫邓友德了。”

管军总管的职位比万户地位还高,在军中仅次于元帅,他们爹在打下滁州后立刻提拔汤叔当管军总管,这是是他能任命的最高的职位,可见他有多看重邓愈。

邓愈初来乍到就能当管军总管,文正哥心里不服气,这不,得闲之后立刻过去找人较量去了。

沐青听到这个名字后眼睛更亮了,邓愈耶,大明的开国六王之一,他知道他知道他知道。

大明的开国六王是指死后被朱元璋追封为王且配享太庙的六位明初功臣,分别是中山武宁王徐达、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岐阳武靖王李文忠、东瓯襄武王汤和、黔宁昭靖王沐英,还有就是宁河武顺王邓愈。

俩哥哥占了两个位置,汤叔徐叔占了两个位置,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凉快的大明第一先锋常遇春占一个位置,刚投奔过来的邓愈占了最后一个位置。

大佬大佬!都是大佬!

朱文忠急着去看热闹,嫌弃小老弟的小短腿儿跑不快,把书包扔给沐英然后将小娃扛在肩上,一边走一边和他说那邓愈是何许人也,“你不知道那人有多猛,他十六岁的时候就是他们那支起义军的头头了。”

沐英补充了一句,“哥,不是他自己打的,是从父兄手里传下来的。”

邓愈他爹邓顺兴是个重气节讲信义的人,被乡人推为团练,率领人马保境安民,后来天下大乱,他便带领乡亲们抵抗元军的烧杀抢掠。

前两年邓老爹在和元军作战的过程中中箭身亡,邓愈的哥哥邓友隆接掌兵权,之后不久邓友隆病逝,这才轮到十六岁的邓愈当家做主。

朱文忠不甚在意,“差不多差不多,从父兄传下来和自己打下来没什么区别,他十六岁就能让手底下那些兵服气,不正说明他更有本事?”

沐青解放双手之后又解放双腿,眨着眼睛问道,“文正哥为什么非要和他较量?”

朱文忠和沐英对视一眼,都没忍住笑出声来,“因为那小子比文正哥还小一岁,人家已经是管军总管,文正哥还没有个正经官职,他能服气才有鬼了哈哈哈哈哈哈。”

上一篇:她在电竞圈封神 下一篇:枕边潮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