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给朱元璋当义子的那些年(64)

作者:醉酒花间 阅读记录

写字要那么好看干什么,能看懂就得了呗。

他还小,这不正在练习阶段嘛,说的跟他们的字写的多好似的。

沐英慢吞吞接道,“先生教我的时候的确说过我的字写的不错。”

朱文忠扬起下巴摇头晃脑,“哥哥我的脑袋瓜聪明的很,通晓经义能诗善歌,写字而已不在话下。”

朱文正:???

咋,就他一个文化课拿不出手?

沐青毫不留情嘲笑出声,“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兄弟几个说说闹闹往回走,好巧不巧遇到他们家老爹匆匆忙忙的身影,这个时候还要出门,也不知道要见谁。

沐青对外面的情况不太清楚,下意识看向消息最灵通的朱文正,“文正哥,爹干什么去了?”

朱文正摇头,“不知道,回去问问娘就知道了。”

沐青拍拍朱文忠的额头,左一扭右一扭从他肩膀上滑下来,两脚沾地后小短腿儿扑腾的飞快,一眨眼就跑没影儿了。

朱文忠摸摸脑袋,“等文青长大让他去当传令兵,肯定跑的比别的传令兵都快。”

幸好他们小老弟没听见这话,不然肯定要闹脾气。

朱元璋傍晚出门不为别的,他心心念念的水军有着落了。

大概老天都看不过去他之前过的苦日子,如今时来运转,竟是天降水军前来相助。

没错,水军不是他招揽的,而是对方主动来投。

来的还是天音提到过的巢湖水军。

能被天音提到的肯定不会是无名之辈,虽然他没看出来如今巢湖那边的水军有什么了不得,但是天音都提到了,他上点心不会有错。

占据巢湖一带的水军首领叫赵普胜,是彭和尚彭莹玉的弟子,麾下有俞廷玉父子、廖永安兄弟等悍将,这些人以巢湖为大本营发展壮大,据说麾下有一千多艘战船。

至正十二年的时候,赵普胜等人配合徐寿辉攻占太平等地,后来徐寿辉和彭和尚被朝廷的兵打散,赵普胜等人便退守巢湖结寨自保,他们那水寨现在估摸着得有两三万人。

不过徐寿辉的大宋政权现在不太好,连都城都被朝廷给夺回去了,现在还在山里到处跑,赵普胜有难他们也没法帮忙。

红巾军内部不是一块铁板,彭和尚手底下那么多徒弟,徒弟们之间的恩恩怨怨也够折腾的。

巢湖不只赵普胜一支红巾军,附近还有一支队伍首领叫左君弼,这个左君弼也是彭和尚的门徒。

韩山童、刘福通假借“明王出世”掀起起义,彭莹玉宣扬“弥勒下生”来反抗朝廷,彭和尚搞事的时间比韩山童早很多,在韩山童起义之前,他的门徒已经遍布江淮。

彭莹玉早期的门徒都是“普”字辈儿,据说“普、觉、妙、道”四字是白莲教祖师爷茅子元亲自为信徒定下的“定名之宗”,彭莹玉觉得他这一支是白莲教正宗,所以收了九个“普”字辈儿的徒弟。

九为数之极普”字辈儿的趟儿。

左君弼和赵普胜关系非常不好,甚至可以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他爹曾经是正经的朝廷千户,诰封将军,乃是五品以上的大官,赵普胜刚造反的时候,还是他和他爹一起带兵镇压。

后来彭莹玉亲自找到他耐心“规劝”,他看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元朝已经无可救药,索性也跟着聚众起义,加入了彭莹玉的红巾军。

但是赵普胜对以前的事情耿耿于怀,左君弼也不是好欺负的,赵普胜对他没好脸色,他自然不会热脸贴人家冷屁股,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不好。

彭莹玉活着的时候可以压制手底下的徒弟,他战死之后手底下的徒弟也直接撕破脸。

左君弼独据庐州,赵普胜结寨于巢湖,双方分据南北斗的不可开交,赵普胜已经被左君弼挤兑的快活不下去了。

朱元璋觉得巢湖那边主动派人来找他有点求救的意思,但是对方来使还没见着,他也不确定是什么情况。

巢湖水军的名声都流传到后世去了,应该不至于被挤兑到连巢湖都待不下去吧?

老朱心里有点拿不准,总的来说还是好事儿。

巢湖水军几年前配合徐寿辉打过一次太平,他们之前已经有过一次经验,再打一次肯定比他们这些毫无经验的兵快很多。

大帅府灯火通明,赵普胜的使臣俞通海肩负重任坐立不安。

说实话,他是悄悄奉命来和州的,赶路的时候根本不敢让旁人知道他是谁。

他们的正经老大徐寿辉虽然落魄,但是人还活着,他们这时候投靠淮西红巾军,让正经老大那边的人知道肯定落不着什么好名声。

唉,要不是被左君弼压的喘不过气儿,他们也想安安生生待在巢湖等正经老大东山再起,奈何左君弼欺人太甚,他们为了活命只能另做打算。

上一篇:她在电竞圈封神 下一篇:枕边潮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