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与北(27)

作者:十方锦 阅读记录

北塞西风:释然吧。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每天都在变。

玉锦:这句话太好了,我想敬你一杯。

发完信息,她真的拿起杯子,轻轻在桌面上磕了一下,杯子里有半杯加了冰块的芝华士。她轻轻喝了一口,饱满的秋果香涌上来,室内涤荡出令人陶醉的气息,在灼灼闪烁的烛光中,玉锦收获了久违的满足感。

谢谢。她最后给他发。

--------------------

第17章

==================

夜里两点多,玉锦被窗外的风雨声惊醒,她点上蜡烛,发现水也停了。停电之后必停水,这真是一系列魔咒。

没电或许可以忍一忍,没水却是忍不了的。玉锦检查了一下,家里还有大半桶桶装水,够一两天内饮用和洗漱用,冲厕所那是无论如何也不够了。

早上八点刚过,她就拨通了小区门口超市的电话,老板回答,水已售罄,天刚亮,就有人来抢了。不仅他这里没有,附近商超也是一样的情况。更糟糕的是,附近的一条主干道上,电线杆倒塌,倒在了路中央,这下开车也没法出去了。

玉锦裹上雨衣,到门口超市买了一个大桶,回来放在顶楼,不到半天的功夫,雨水就要满溢出来,她把桶从顶楼提到了家里,这下冲厕的水也有了。玉锦心满意足,在阳台吃着薯片,欣赏窗外这个满地落叶、七零八落的世界。

北塞西风的信息发过来:水搞到了吗?

玉锦拍了一张照片,给他发过去,一个硕大的水桶,骄傲地挺立在卫浴间的门口。

北塞西风:你未卜先知,提前存水了?

玉锦:没有,这是老天爷赏赐的。

北塞西风:纳尼?

玉锦:天台接的雨水。

她收到了一个哈哈大笑着竖大拇指的卡通表情。

北塞西风: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办法。今天整个海平都在为水而战,为了一桶水,我鞋子都快被挤掉了。

玉锦咔嚓咔嚓地吃着薯片,心情大好,慢悠悠地回复:因为我懒,懒人有懒办法。

北塞西风:懂了,我和用水自由之间差的就是一个桶。

玉锦:不,差的是机智。

北塞西风:好吧,我敬你是条汉子。

玉锦:相信我,对女人来说,这一句不是称赞哦。

长时间没人回复,就在玉锦百无聊赖,准备上床早睡的时候,北塞西风发来了一个尴尬的表情。

玉锦:你掉线了?还是手机没电了?

北塞西风:我买桶去了。

玉锦大笑。

北塞西风:你昨天说的,我认真想了一下,觉得可以回答你。

哪个?玉锦躺在床上,裹着柔软的夏凉被,床头是散发着茉莉香味的香薰蜡烛,一室馨香。

北塞西风:你说你失去了婚姻,一直觉得不开心,并且这个遗憾用事业弥补不了,其实不必的。什么样的选择没有遗憾?

玉锦:是的,不管怎么选,人生终究有遗憾。

北塞西风:而且,你真的觉得婚姻是必要条件吗?

玉锦有点恍然:难道不是吗?我从小的教育告诉我,人生要圆满。

北塞西风:不不。这是个谬论。即便是白头偕老的婚姻也不见得圆满,甚至,有很多婚姻,什么也给不了,女人只是收到了一颗精子,然后,就换来被孩子和家庭套牢的一生。

玉锦:这么惨吗?

北塞西风:对男人来说也一样。开头是甜的,后面可能会越来越荒诞。

玉锦:你不是为了安慰我才这么说吧。

北塞西风:不是。你忙吗?

玉锦:这鬼天气能忙什么?

北塞西风:那,为了打发无聊,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玉锦给他拍了床头的一张照片发过去,一个芝华士的酒瓶,一盏氤氲着冰块和醇酒的欧式水晶玻璃杯。

玉锦:好。我有酒,等你的故事。

在安静的气氛中,北塞西风开始徐徐发过来:

我有一个朋友,他出身贫寒,是地道的农村家庭,但是父亲很重视教育。那时候农村没什么幼儿园,所以他刚满5岁的时候,父亲就把他丢到村里的小学读书去了——因为校长是他姨丈,本来是想着把他塞到那儿,哪怕听进去几句课文呢,总比在地里跟着大人玩泥巴强,等到年龄了再正式从一年级开始上,哪知道,这小子居然门门功课优秀,父亲和姨丈特别高兴,就让他这么读下去了。那时候农村上学也不规范,只要校长同意,其他没有人管入学年龄这种事的。

玉锦:嗯,是的。

其实照玉锦的出身,她并不清楚农村这些事,但出于礼貌,还有听故事的好奇心,她觉得应该积极回应。

北塞西风:后来,他考上了镇上的初中,成绩还是一路领先,特别有意思的是,初二秋期开学没多久,班主任突然被调去了县城,一时间没有合适替补的人,校长就让他一边读书,一边承担了班主任的职责,这样居然也维持了两个多月。

玉锦差点把一口酒喷在被子上,忍不住发:这小孩儿好绝呀!

北塞西风:高中的时候,他还是没什么障碍,像是脚踩了风火轮,高考以全县前三的名次,考进京城一家著名的高校,攻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玉锦:服了,别人家的孩子,大神。

北塞西风:也不能这么说,运气的成分也很重要。

玉锦:好吧。后来呢?

北塞西风:说来话长。

玉锦:请继续,我不打断了。

北塞西风:好。后来,事情的发展就不是这个少年能掌控的了。在京城那所大学里,金榜题名的喜悦过去之后,他很快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因为周围的同学们很少有像他这么贫困的,而且,有些孩子根本不是考进来的。他们之间甚至存在一个鄙视链,靠成绩进来的学生,反倒处在鄙视链的低端。这个咱们先不说,就按多数人的情况来说吧,有的学生家里有钱有背景,其他的,再不济背后也会有个工薪家庭,而他的父母只是贫困县里的农民。这种对比,这种赢了高考却没法赢得人生的现实,很快让我这个朋友陷入自闭。

所以,他常常不愿意跟同学一起去食堂,因为他吃得简单,跟同学一起拼桌吃饭,会刺痛他那颗敏感又自尊的心。他总是在食堂快打烊的时候,去匆匆吃一点,然后抱着课本去教室继续学习,当然,他学习还是拔尖的,一个是惯性使然,他天生就是优秀的学生,再一个,奖学金对他来说,也非常非常重要。

因为长期吃得很简单,他有点营养不良,身材很瘦。而且,他低估了京城冬天的威力,隆冬第一场雪飘起来的时候,他才想起来自己可能还需要买一条加绒的厚秋裤。这种迟钝让他在大一那年就得上了老寒腿,一旦天气骤变,关节就会提前向他发出预警,简直比天气预报还要准。

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遇到一次机会。京城的几家能源企业联袂搞了一次活动,到他们学院给优秀的贫困生发助学金,他名列其中,而且,是那个站在最前面的学生代表。其实啊,他对这种形式的赞助特别不喜欢,但没办法,钱是硬道理。

那天,他领到了平生第一笔“巨额”资金,三千元。那些企业老板在知道他的高考分数和入校后的成绩以后,惊叹不已,感慨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家庭的贫困和个人的能力形成了极致的反差。没多久,其中一位老板就私下找到他,想请他给自己正上中学的孩子补习功课,薪金按小时算的,数字很可观,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因为这是以劳动换取报酬,感觉上要好多了。

老板的房子,在一个高档小区的顶楼,复式结构,装修的豪华程度远超他的想象力,但他只看了一眼,就礼貌地接住保姆递过来的拖鞋,打招呼,开始工作。不是他不好奇,而是他的自尊心不允许自己像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那样的卑微。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