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箸记+番外(2)

作者:青瓜 阅读记录

连带着沈小姐的婚事都一拖再拖,如今十七了都未订婚。

不过自家人清楚自家事,六安心里清楚,沈檀书的婚事还真赖不了别人。倘若姑娘能把半分心思从书里抽出来,放在别的事情上,自家大人早就把她嫁出去了。

但沈大人他的婚事,是真的不好说。

眼下沈府样样不缺,只差一位主母和一群小主子。只是沈大人看上去不好女色,同僚送来的侍妾没两天又转手送了出去,府中的丫鬟连个通房都没收,一心扑在政事上。私下里有人怀疑他有断袖之癖,但六安对此只能表示这都是无稽之谈。

他家大人可能压根就不好人色,即便是九天上的仙女下凡,他顶多就抬抬眼皮,道一声“知道了”,继续低头处理他的事务。

六安跟了沈端砚不少年,虽然明知沈端砚向来不喜别人谈及此事,但还是忍不住好奇,不知首辅大人到底想给他们找一位什么样的主母。

就这胡思乱想的功夫,沈大人那边已经搁下了笔,准备换一张纸。

六安连忙打开食盒,取出其中的冰镇乌梅汤,递到沈大人身边。

“大人。”

沈端砚的注意力仍在书上,抬手碰到冰凉的瓷碗,这才将手里的书卷放下,一手接过六安手里的乌梅汤,徐徐啜饮。

盛乌梅汤的小碗是上等的官窑白瓷,质地莹白细润,入手细腻冰凉。

乌梅汤色若琥珀,隐约有淡淡的桂花香气。一入口酸甜非常,又冰凉振齿,顺着喉咙下去,瞬间夏日的烦闷一扫而空,让人心怀舒畅。

六安接过碗,放回了食盒里,又垂手立在一旁。

“今日这酸梅汤是谁熬的。”

虽是闲聊,但沈端砚语调平淡,即便不曾刻意,都透着若有若无的压迫感。

六安连忙马屁跟上:“大人真是明察秋毫,今个可真巧了,这乌梅汤我亲自去小厨房里拿的,确实如大人所料,不是封家娘子,是厨房里新来的一个丫头熬的。”

沈端砚未置可否,又提起笔来。

六安看不出自家大人是个什么意思,只能继续往下东拉西扯道:

“这丫头叫清沅,名字倒是不带什么红香绿玉的,听着不俗。听说原是守小花园角门何婆子家的闺女,先前是在姑娘身边伺候的。只是前些日子她好吃懒做,和姑娘房里的丫鬟起了口角,竟然闹到了姑娘面前去。姑娘那般好性子的,都被她气得赶她去了小厨房,让她去灶上当烧火丫头。没想到不知怎地就留在了小厨房里,跟着封家娘子学做菜。”

六安虽然不像另一个随从五味一样,辅助沈家姑娘沈檀书打理府中的事务,但是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府中的事情多多少少还是清楚一些的。

沈端砚没有出声,笔下仍旧如行云流水一般。

过了一会,他才突然问道:

“你说那何婆子的女儿叫清沅,是哪两个字?”

六安一怔,这他哪知道,只好模棱两可道:“想来应该是青团的青,汤圆的圆。”

一个丫鬟而已,想来名字应该也不会是太复杂的字。

沈端砚淡淡道:“这乌梅汤让小厨房的人给姑娘那里再送一份,晚饭后叫那个丫鬟去前厅一趟。”

六安心里一动,眼神诧异。

沈家兄妹自小家境贫寒,后来家境富裕起来,对这方面的要求也是食可果腹即可,并不注重口腹之欲,在饭食上向来鲜少挑剔,好伺候得很。倘若说沈姑娘还喜欢吃些甜的、精致小巧的点心,沈大人的喜好则让人摸不着头脑。

六安瞅了这些年,除了见自家大人外出会随身带点杏脯、梅子外,至今也没琢磨出他到底偏向什么口味、爱吃哪个菜。没想到小厨房那个新来的丫鬟居然有这般运气,才一碗乌梅汤就得了大人的青睐,心里思忖着回头得去小厨房打听一下。

沈端砚停笔抬头,看着六安淡淡道:“还不快去。”

“是。”六安连忙收敛心神,依言退下。

找一个小厨房的丫鬟这种小事,自然不用六安亲自去,顶多是让手下的人跑一趟腿,说一声便是了。不过既然大人已经过问了,这丫鬟的底细,六安可得好好查一查。

第二章 槐叶冷淘

静思轩那边传来消息时,何清沅正坐在小厨房外的一棵梧桐树下,一手执箸,一手捧着一个粗陶小碗,正呆呆地看着地上的影子。

午后的日光穿透厚如荫盖的梧桐枝叶,淌了一地碎金。树上偶尔传来蝉三两声鸣叫,恹恹地拖着长调。虽然平常,在她听来却恍如隔世一般。

槐叶冷淘,即采一把青绿的槐叶,捣出汁水和入雪花面,做成细面条。下锅煮熟后,用井水里浸过,用熟油浇拌,再次放入井水中冷藏后,就着清口的酱瓜小菜就可以吃了。

上一篇:在年代文中不思进取 下一篇:慕爱倾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