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记(1594)

阿晏道,“外祖母、舅祖父知道我在筹划娶媳妇的事儿,都叫我抓紧哪。”

看小儿子一幅急的了不得的模样,何子衿只得放下礼单,先说小儿子的事,“吴夫子真的答应了?不会是哄你吧?”

“怎么是哄我,当着曹家的面儿,岳父亲自说了,把吴姐姐许配于我。”阿晏口齿伶俐,接着就把事俐俐落落的说明白了,道,“娘你不晓得,吴婶婶的娘家曹家不是跟帝都曹家连了宗么。这回帝都曹家夷三族,他家真是险之又险,好在没牵连上他家。不然,真不知要怎么着呢。就这样,曹老爷的官儿也丢了,曹公子的功名也革了。他家就又往吴姐姐家去,说天说地的赔礼道歉,想重续姻缘,岳父不大乐意,正赶上我在呢,岳父就说,已是把吴姐姐许配于我了。娘你先去把这亲事定下来,不然,岳家的面子不大好看,毕竟,岳父把这话儿都说出去了,咱家不能不接着呀。”

何子衿听曹家这事儿,都觉着稀罕,有什么脸再去吴家求姻缘呢?

何子衿早也相中了吴姑娘,见吴夫子都主动说了,阿晏又这样的喜欢吴姑娘,何子衿笑道,“成,咱们这就过去。”立叫丸子备了四样礼,一样首饰一样衣料一样茶一样酒。

何子衿便携着小儿子往吴家去了,何子衿到时,曹家人还没走。何子衿一来,曹家人原本不大好的面色就更难看了。只是,如今江家彻底翻了身,曹家则是丢官儿的丢官儿,丢功名的丢功名,两家已不可同日而语。

吴太太见着何子衿,连忙出来相迎,面儿上很有几分尴尬,笑道,“嫂子来了。”吴姑娘随着母亲一并出来,更是忍不住的羞窘。

何子衿笑道,“还叫什么嫂子,该叫亲家了。”

吴家其实有些不好意思,吴家这样的人家,当真是人品正直,要是江家正倒霉的时候许下儿女亲事,如今江家重兴旺起来,倒也没什么,吴家只有替江家高兴的。但,江家兴旺之后,又是吴家主动提的亲事,吴家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

何子衿并不在乎这个,当初阿念得罪了曹家刚来闻道堂时,其实,肯与阿念亲近的人家,也就是徐吴两家。倘吴家当真是势利人,当初就不会亲近失势的江家。

于是,百忙之中,何子衿先与吴家交换了信物,给小儿子定下亲事。待择吉日,再行大定之礼。至于曹家如何,只听说是回了家乡,后来便不知其音讯了。

阿冽俊哥儿阿玄阿朱重阳外放之后,何子衿又给阿昀定下了徐家姑娘。此时,江家因阿念为四品通政,双胞胎又是小秀才,倒有不少人家打听双胞胎亲事,更有趣的是先时在大街上装不认识阿晏的易翰林,竟重提两家亲事。把阿念气得,“竟不知还有此落网之鱼。”竟有人这般三番两次的侮辱他儿子,这不就是侮辱他么。阿念风头正盛,家里亲近的都是翰林这一块儿的,阿念走了走关系,把易翰林发配到了冷衙门去了。

至于这其间的朝中之事,以阿念在朝中地位,完全充当了一位看客。

今上因病于后宫修养,至于病愈的时间,或者是遥遥无期。

韦相辞去首辅之位后,兵部柳尚书升任首辅。

有趣的是,小唐大人当朝写了封奏章,那奏章倒不是用来参人的,而是用来赞人的,赞美的人还不是别人,正是小唐大人的师傅,吏部尚书李九江大人。小唐大人从他师傅如何绝亲弃友打入逆党身边调查曹家的逆谋大案说起,那溢美之词,真是滔滔不绝,用小唐大人的话说,这是何等的品性,何等的牺牲,何等的无私,何等的伟大。

小唐大人讴歌了他师傅大半个时辰,把新任首辅柳首辅闹得都有些怀疑,朝中有李尚书这样伟大的存在,他是不是要把首辅之位让贤啊!

被讴歌的李尚书都有些听不下去,对小唐道,“行了,先说正事,你这个以后再说。”

小唐大人肃容道,“难道还李尚书一个清白之身不是正事,李尚书牺牲名节,忠心为国的大义,这更是大事中的大事。”

小唐大人坚持把讴歌他师傅的文章读完,主要是,坐在上首的太皇太后没有表示反对,之后,太皇太后重赏了李九江,明明白白的表示了对这位当朝重臣的看重。

当然,李九江先时都能师徒反目、自立门户,来取信于曹家,进而调查曹家谋逆之事,便是太皇太后不赏赐,人们心里也明白,李九江定是太皇太后心中第一心腹之臣无疑。

转眼又是一年冬来到,这一年,有好大的雪。

瑞雪兆丰年。

上一篇:遇见最智障的我 下一篇:似是而非+黯然

石头与水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