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舍3(82)

这句话说得轻飘飘的,但却有着让人无法抗拒的威势。

少年这才知自己逾越了,公子方才说明日起入宫试读,他今天还没有资格坐在这里 。

顿时锦衣内冷汗津津,恭敬地低首叩别。

直待少年退着走到殿外,扶苏都没有抬起头看他一眼。待案几上的那张竹简写到最后一片,扶苏才搁下笔,长长的呼出 一口气。

能在对方的心中种下一颗名为质疑的种子,今天发挥的真当不错。

迟早,这枚种子会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再也无法从心间拔去。

复苏摸了摸光滑的下颔,还很稚嫩的俊秀脸庞上伪装的镇定气场全然崩塌,露出了得意洋洋的神情。

不愧他排练了好几次啊……

扶苏虽然在看着军事情报,但多半的注意力还是在身侧整理竹简的少年身上。

这位表面恭敬,事实上内心无比倨傲的少年,已经成为他的侍读有一段时间了。扶苏越是和他接触,就越是震惊于他渊博的学识,也越好奇他究竟师承何处。一想到最近宫廷中传的沸沸扬扬的那个传言,即使知道是有人别有用心,但扶苏心底也是各种不舒服。

说到底,如果真正想把一个人收为心腹,就没有必要在对方的面前还掩饰自己的想法。

只是,这要怎么问出口呢?

扶苏转装模作样地翻看着手中的军事情报,这些情报都是有快马交接到秦王政的手中,后者会命人复制一份,第一时间送到他这里。并不是想要这个还未束发的公子扶苏能有什么过人的见地,只是在潜移默化的培养他执政的能力。

正忍不住把眼神从写满情报的竹简上,转移到身侧的少年身上时,扶苏忽然发现那少年居然转过了头来,两人的目光对了个正着。复苏忍住想要躲开的冲动,定定地看着他。

少年还很稚嫩的脸庞上一片沉静,只听他淡漠的开口道:“若是公子想要问宫中的流言,请尽管问 。”

这样的机会,扶苏自然求之不得。他放下手中的竹简,沉声问道:“孤听人传汝曾是罪人吕不韦的门客 ,可有此事?”

少年单薄的唇轻蔑地一勾,缓缓道:“公子居然信?吕相去时,臣才几岁?何来门客之说?”

扶苏自然知道这种流言荒诞不经,可无风不起浪,他顺势继续追问自己一直疑惑的问题:“卿之祖父曾离秦国,封地被夺,那……卿居何处?”扶苏一字一句的斟酌,生怕有所冒犯。

但虽然小心到如此地步,少年闻言,脸上的表情也随之僵硬了一下。垂在身侧的手悄悄的紧握成拳,少年低垂眼帘,掩住了双目的情绪。“祖父去后,甘家如大厦将倾,万劫不复。臣幸得师父收养,才得以有今日。”

“师傅?”扶苏挑了挑眉,毫不掩饰对于少年口中的那个师傅的兴趣。能将一个孩童调教成秦国上卿,那本人又将是何样的惊才绝艳。

少年抿了抿唇,像是在犹豫什么,半晌之后才艰难的说道:“吾师……曾是吕相门下之客……只是闲散人等,寻丹问药而已。”

扶苏一愣,这才知道这流言居然还真有些靠边。他此时才注意到,少年口中U意一直称吕不韦为吕相的,看来虽然并无直接瓜葛,这少年也绝不是踩低捧高之辈。

看着少年木然中难掩紧张的神情,扶苏不由得一笑道:“无妨,当年吕相门下三千门客,多乃滥竽充数罢了。”说罢又觉得有些不对味,他这不是在说人家师傅是滥竽吗?

果然见少年的脸色一沉,扶苏这下也不好再问他师父的事情,不过反正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就行,报到父王那里,总会找到的。扶苏也厚脸皮的当之前的话根本不存在,反正父王无数次的言传身教让他明白,身为上位者就是需要城墙厚的脸皮。

“汝师只汝一名弟子?”扶苏发誓,他只是受不了殿内窒息的气氛,随口一问,绝对不是想要套话。

少年的表情已经恢复了正常,一板一眼的恭敬回答道:“吾师来秦前,曾有一位弟子。臣曾听师言及几次,但并未见过,那位师兄应在赵国。”

扶苏的眼角余光正好瞥到手中的军事情报,不由轻笑道:“赵国,已成历史。”说罢便把手中的竹简往少年的方向递去 。

秦趁赵连年天灾再度发起攻击,武安君李牧领兵迎之,李牧镇守边疆多年,败秦数次,王翦便不与其针锋相对,便对赵王迁用离间计。李牧功高盖主,赵王迁早就心存忌惮,离间计一出,赵王迁便夺李牧军权。李牧因前线秦国大军压境,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拒绝交出军权。此举令赵王迁越发不安,下令派人暗中逮捕李牧,夺其虎符。

上一篇:哑舍2 下一篇:驸马圈

玄色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