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23)

阿古淡笑,“原来是令千金,跟洪夫人生得真像。还劳烦您特地送吃的过来,哪里好意思,快进来坐。”

洪夫人一来是送鱼汤,二来也是想探探这姑娘。希望德行好,不是个惹事的,住在翠竹林便能少添麻烦。因十五间竹屋摆放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数量也一样。洪夫人进来后一眼就瞧出这里除了之前摆放的桌椅外,没有多一件其他东西。甚至是桌上放的茶壶水杯数量也一样,要知晓住在这的无论是那清心寡欲的儒生于子千,还是那足智多谋不喜繁琐事的李卿,都会在屋里添置一些自己的东西。这姑娘倒是出尘了。

这一看看多了几眼,洪锦玉见母亲目光游移,轻唤她一声。洪夫人这才回神,将食盒里的鲫鱼竹笋汤放下,又拿了十余个粽子,“端午节还是得吃粽子的,这才像过端午。”

阿古听着这中年妇人轻声细语说话,有些恍惚,“我娘以前也总这么说,说端午就得吃粽子,看龙舟。”

洪夫人笑问,“姑娘是哪里人?”

阿古笑了笑,“自小就跟爹娘住在山谷里学酿酒手艺。后来爹娘过世,就剩我一人,又过了两年收养了我这酒童,平日也以姐弟相称。”

洪夫人叹道,“倒是辛苦你一个姑娘家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也不知怎么熬过来的。”

“夫人怜爱了。”

洪锦玉倒不像母亲那样待人太客气,客气就显得生疏了,笑道,“我二十的年纪,瞧着比你大,就叫你一声妹妹吧。今日赛龙舟,正好于先生也说要去瞧,一起去吧。”

“于先生?”

“也是住在这翠竹林的一位先生,学识渊博,原本是做翰林官的,后来得罪权贵被贬谪。他就将这当做他隐居的地儿,爹爹也十分款待他。他在士子里头,名气十分大。”

阿古笑了笑,“我初来京城,还有许多鼎鼎有名的人不知道的。”

洪锦玉笑道,“我当年来这也谁都没听说过,等过了个一年两载,你谁都认得了。”

“哦?姐姐家不是京城本地人?”

“不是,三年前从……”

洪夫人眉头微拧,“锦玉。”

洪锦玉顿了顿,收了口,抬眼看着等自己继续说下去的阿古,讪笑着转了话锋,“于先生定已经在那边等着了,我们过去吧。”

阿古微点了头,“好。”

洪夫人抬手轻拦,“这鱼汤……”

阿古笑道,“我吃得饱腹,实在喝不下了,正好我酒童还未用饭,就让他留在这儿吃吧。”

金书瞪大了眼——他何止是吃了饭,还吃了很多呀,薛家那边又送来许多粽子软糍粑,他可没少吃。瞧见洪夫人一脸慈祥瞧着自己,像是他不吃完就不走的架势,心情顿时阴霾了。

翠竹林碧绿竹子遗世独立,却又处处成林。从上面往下看,像翻滚碧波,如云松软。在下面行走的人往上面看,隐有碎光,并不觉得炎热。

等走远了,洪锦玉才说道,“爹爹常说,小事可窥人心,阿古定是个好姑娘。”

阿古看着她的妇人装束,说话却仍天真的模样,明明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仍旧是不谙世事,“为何这样说?”

洪锦玉笑笑,“方才我娘打断我说话,一般人的话肯定会接着往下问的,可阿古并没有。”

“如此就认为我是好人了么?”

“嗯。”

阿古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正好襁褓中的婴儿啼哭起来,洪锦玉便去哄孩子了。阿古瞧着那嗷嗷大哭的孩子,听得有些心烦。洪锦玉瞧瞧四下,笑得羞赧,“孩子饿了,我得给他喂食。”

“那你喂吧,我帮你望风。”

洪锦玉已是感激,“我就说阿古是个好姑娘。”

阿古面色淡淡,见她解扣喂食,时而看看四下。竹林少人居住倒也好,不怕突然有人路过,“我心里是好奇的,但又不好问,看来洪夫人也不想让我这外人知道。”

洪锦玉对她已全无防备心,笑道,“其实呀,也不是什么不能见人的事。我们三年前从青州搬到这,但爹爹娘亲喜欢京城,不想让人说我们从来不回老家,听着不孝。”

阿古见孩子有些吐奶,递了帕子给她,“青州也是个富庶之地,为何不想回去?”

“因为呀……怕遭鬼。”洪锦玉说得有些吊儿郎当,也不打算再说了。孩子已喂饱了,细心将襁褓拢好。瞧着儿子打哈欠,“真是懒猫,又要睡了。”她缓缓站起身,领着阿古继续往前走,“其实做孩子挺好的,什么也不用想,只管吃和睡。”

“倒也不好。处处都要人保护,甚至连走一步都不行。”

洪锦玉想了想,执拗道,“还是做婴儿好。”

上一篇:皇朝医女 下一篇:女主不是吉祥物

一枚铜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