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不够爱我/融我半世冰霜(出书版)(12)

一直到一年后,宁诺才渐渐明白,为什么一夕之间,妈妈要带着她离开那个家,离开那个从很小的时候起,一年就见不到几回的男人。那个男人是她的爸爸,而她的爸爸不要妈妈和她。爸爸妈妈“离婚”了,而她成了其他小朋友口中“没有爸爸”的孩子。

前前后后差不多有一年半的时间,又仿佛只是被小朋友们一同嘲笑的那一个瞬间,幼小的宁诺被迫成长。从过去那个不谙世事的娇惯公主,逐渐蜕变成一个不言不语,安静温顺的普通女孩儿。不,她甚至比不上那些普通家庭的女孩儿,因为她们自始至终都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有陪伴她们成长的爸爸妈妈。而宁诺,从七岁半的那年仲夏,就已经失去作为一个普通的、寻常的小孩的资格。

她的母亲原本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除了会读写,懂得弹琴和养花,缺乏其他几乎所有生活技能的认知。母女俩仅有的傍身钱,是已经过世的外祖母留给女儿的一小笔私房钱。在九十年代初的那几年,除了用来租房,购买最初的一些日用品,宁诺的母亲咬着牙把剩下的所有积蓄存进银行,只有给宁诺交付学费时才会使用一些。其他的日常花销,包括第二个年头交付房租的钱,都是母亲靠给人誊写和校对稿件,以及去附近的一个小教堂给唱诗班弹钢琴挣来的。

宁诺去英国留学时,争取到了伦敦大学建筑设计系仅有的两个公费名额其中的一个,生活费则全靠她自己在课余打工赚钱。英国的物价很高,为了省钱,她从来不去外面剪发,都是一把剪子自己搞定。蔬菜甚至比肉还贵,手巴掌长的一段大葱都要六七块人民币,平常她就吃最便宜的,白水煮土豆,想吃甜的时候蘸糖,想吃咸的时候就蘸盐,一周吃一次牛肉或者一次煎鱼。外面吃这类东西的餐馆一般会附赠一小份蔬菜沙拉以及一碗汤,所以几乎每周日的晚上,宁诺都你能吃的非常饱足。

大学四年,她只在大二的暑假回过一次家,因为机票也是一笔钱。直到大四毕业回国,周嘉信所在的建筑设计所给她分了一套小公寓,她才把母亲从S市接到B市。这次换她来赚钱,养活她们母女俩。她以为,母亲终于不用再吃苦了;她以为,只要她继续之前的努力,就可以让母亲再次过上优渥的生活,甚至有朝一日,可以让母亲住进她自己设计的房屋。

可是母亲才来B市三个月,才第一次踏进她亲手设计落成的房屋,所有她曾经设想过的愿景都成了泡影。美味的食物,舒适的房屋,所有她凭借天分和努力打拼得来的一切,母亲再也无法享受到了。在重症病房昏迷四天后,有那么前后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母亲前所未有的精神焕发。宁诺曾听人说过,人死之前都会经历一段这样的回光返照。那时母亲对她说了很多。讲宁诺幼时的趣事,讲宁诺不在国内那四年她一个人生活的种种,讲对宁诺未来生活的期许和展望……最后的最后,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弥留之际,母亲反反复复咀嚼在唇齿间的,不再是“小诺”,“小诺”,而是那个人的名字:赵玉笙。

吃过晚饭,宁诺为自己挑了一大杯柠檬蜂蜜茶,酸甜微有点涩的味道,是她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最喜欢品尝的味道。

这个晚上有点奇妙。宁诺一边品尝着酸甜口味的柠檬蜂蜜茶,一边翻看着自己从小画到大的那些欧驰口中的“设计稿”。去到C&L上班的前一天晚上,她以为过往的一切都应该画下一个句号。包括对母亲的愧疚,对周嘉信以及那几位与她一起共事的同事的歉意,对建筑设计的难以割舍和不敢拾起,以及过去那两年时间的蹉跎和自我放逐。可真正见到欧驰总是挂在嘴边的那个case,宁诺才恍然明了,原来这一切不是对过去的告别和总结,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以及过去所有一切的延续。

那些照片,还有那个应该是欧驰口中合作方的男人,赵玉笙。宁诺摩挲着手边的那只枣红色木盒,嘴角不经意的露出一个有些冷冽的微笑。不知道如果是赵玉笙本人看到眼前这些画稿,会是什么样的情绪和想法。

既然他有重建宁园的打算,既然他决定把那座原地在S市重现,那么她是否可以笃定,姓赵的这个男人,对她以及母亲,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愧疚和怀恋?

这么想着,宁诺拿出一沓画纸,再次开始,以黑与白的线条,重现她幼时记忆中的那处世外桃源。她记得那幢白色的小洋房一共上下两层,她记得从小她就拥有属于自己的公主房,她还记得房后的那片小花园一共栽种了多少种花,花园最深处的那棵几可参天的梧桐树有多大树龄,更清楚的记得那座缺失一角的石碑有着怎样一段传奇故事……

江雪落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