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回家(212)

明哲晚上回家才看吴非的邮件,看到吴非和朱丽可能回家与父母讨论,他的心一下揪了起来,对,他怎么没想到这一父母成为别人茶余饭后谈资的后果?多亏吴非提醒,他只想到上论坛看的其他四个人的反应了。吴非说他父母的经历太经不起推敲,是,这就是他不敢将所写发到论坛上的原因。即便是第一段,他也是犹豫再三才发的,发了之后一直留意弟妹们的反应,一直到看到明成为妈妈的申辩他才高兴。

其实,在听了父亲的哭诉后,他自己心中对妈妈也没底,他将文章发上论坛,与其说是让弟妹们知道家中还发生过那么多的事,知道父母亲的日子曾经是如此艰难,因此后辈更须体谅,还不如说是,他希望看到明成和明玉的反驳,他需要那些反驳来坚固他对妈妈的动摇,比如明成对父母相亲那一段的补述,他看了后心中欢喜,好像妈妈被证实清白了一般。

这会儿被吴非提醒,他意识到,对,家中有些事情不便让吴非和朱丽知道。对于他们的父母,他和明成明玉是从小看惯,父母再如何,依然是他们的父母,而吴非与朱丽则不同。但是对于吴非提议的写法,他又有点不以为然,如此简单,还怎么可能让明成明玉了解父母经历的苦难,了解一个家庭的不易,以致握手言和呢?但明哲又想,万一明成看了全文后,也陷入对妈妈的怀疑了呢?他不是弄巧成拙了吗?而与妈妈本来就对立的明玉,会不会因全文而觉得获得理论支持,父母还会依然是她的父母吗?

明哲越想越担心,鉴于可能出现的后果,他不敢将发给吴非看的段落发上论坛。如果他还想写家史的话,似乎最佳体裁,还真是吴非说的那种年代后面加冷冰冰干巴巴的简单文字说明了。他的思考绕来绕去,看来还是回到被他差点否决的吴非的提议。果然是吴非旁观者清。

想到就用吴非提议的问题写家史,明哲顿时觉得肩头重担卸下,最近几天的忧虑全部消失。睡前,飞快打出一段文字,他心中愉快地将之称为编年史。他想,瞒着吴非和朱丽是不现实的,他不想瞒吴非,吴非是自己的亲人,而朱丽又何尝不是明成的亲人?既然如此,那有些东西还是别从他记忆中整理出来形成文字吧,他也纵容父亲灌输给他的那段家史混乱。明成和明玉如果有心,他们自会从自立行间看出好歹,他们如果愿意讨论,他欢迎,他巴不得以此为契机调和明成与明玉的关系。但是他们如果也回避,他就不强迫他们看了,他自己也不敢写。那就入吴非所说,大家一起糊涂到底吧。

但考虑到明玉一直没来论坛,他将写出来的文字发了一个邮件给明玉。

于是,明玉打开大哥发来的邮件,看到的内容简单许多。

第一段没变,还补充了明成的文字。

第二段开始,才是“编年史”的体裁,明哲早将发给吴非的那段文字全部作废。

“71年X月X日,爸妈结婚。同日开始埋下矛盾。(附结婚证扫描,结婚证上照片高精度扫描)

71年X月X日,奶奶着凉不治去世。矛盾激化的结果。

72年X月X日,苏明哲出世,养在妈妈娘家。爸爸每周去妈妈家一次。(附出生证明)

73年X月X日,生病多年的外公去世。

75年X月X日,在“四人帮”被粉碎之前,妈妈户口转移终于完成,工作关系也转到城里医院。(附我们家终于初步完整的第一本户口本,里面是一家三口。)

75年X月X日,苏明成出生。(附出生证明,附明成的小手印,附明成满月照两张,附全家四口全家福,明成周岁照一张)”

明玉看着不由好笑,这个书呆子大哥怎么整岀个年代如此清晰,却图茂文不茂的家史来,是不是因为是理工科男生的缘故?看上去老大一个文件,其实都没什么内容。

但,真的没内容吗?明玉不敢便罢,看了,就没法抑制自己的脑袋不去想文字和图像背后的究竟。

结婚同日埋下矛盾。什么矛盾?大哥肯定是知道的,但语焉不详。新婚日能埋下什么矛盾?明玉一想就想到好几条。眼看着已经有些泛黄的结婚照上,几乎是明眸皓齿的母亲与小老头一样的年轻的父亲,条件差距如此之大,即使没有其他原因,两人的矛盾也早已存在,不等新婚之日再产生一二了。女太强男太弱,这个家注定畸形。明玉不由想到同样强悍的自己,苦笑。

但看到奶奶是因为父母矛盾激化去世,明玉非常好奇,是不是可以说,奶奶的去世是被母亲的进门给害了的?不过以母亲之毒,并非没有可能。自己女儿都可以残害,何况奶奶。明玉不由心惊肉跳地想,父亲还真是小强,结婚时候开始受母亲荼毒,居然没病没灾活到今天,非常不容易。又想,如果父亲不是那么无知,不是那么软弱,不是那么逆来顺受,是不是也会遭到奶奶的命运?至此,明玉开始可怜起了父亲。母亲的强势恶毒,她受得太多,可以相象父亲也受了不少。即使父亲以前还是个正常人,三十多年下来,也差不多被母亲压制的残废了。不错,可怜,确实是可怜。看来有些事也怨不得父亲。

阿耐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