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回家(309)

因为新婚,因为新年,两人逛超市采购时候买了许多绒面小灯笼,回家来到处悬挂。转眼不见,小灯笼就成了猫猫们的皮球。小蒙没饭吃时候常来做灯泡,可经常闹得被主人家拿笤帚伺候出门。老蒙过来参观一次,看见两只猫就一针见血地说不如自己早点生一个。蒙家母老虎小蒙的妈打着感谢明玉照顾她儿子的旗号也来,看见两只猫说与老蒙同样的话。

婚后的日子乱糟糟闹哄哄,烟火气十足。明玉很享受这种焕然一新的生活。

这种全新的,与过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让明玉慢慢不再想起她的以前。即使石天冬安排春节旅游计划时候问明玉要不要向她父亲拜年了之后才走,明玉也并无太多情绪,只平静说一句“不用”。但让石天冬出面给父亲送去一些年货,她自己没有上门。

明哲因为公司培训时间拖延,春节如愿得以在美国过。天越来越冷,年越来越近。终于,明哲吴非宝宝还有吴非的爸妈一家五口迎来了除夕。虽然是美国少数民族的小节日,但对明哲一家五口子而言,关上门与在中国没什么不同。早早地,他们就忙碌着采购开了,虽然不过是吃喝两字。

提前一天,宝宝已经穿上外婆亲手缝制的大红绸袄,看上去像小地主似的。吴非在宝宝额头用大红口红点了粒朱砂痣。夫妻俩看着爱不过来,横拍竖拍倒着拍,直拍得数码相机快自爆。吴非爸妈笑眯眯坐一边搓汤圆准备守夜点心,吴妈妈将糯米粉搓圆按扁,一摊手,吴爸爸就把事先搓好的馅料球放糯米粉饼里,两人分工合作和谐得跟流水线上似的。

赶着中国吃年夜饭的时候,明哲打电话回家,向父亲拜年。吴非虽然装作不去搭理,可两只耳朵早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谁知道大过年的老头子又会提出什么额外要求来。

苏大强正一个人冷冷清清地吃饭,正好冷空气来,室内温度只有七度。苏大强又心疼电费,不舍得用电热器,微波炉热好的饭没等吃完就凉了。有电话进来,简直是冬日里透入一丝温暖的阳光,苏大强抱着电话絮叨个不停。

“学校给每个老师发来一箱芦柑一箱苹果,还有一大瓶西瓜子,两包糖,一箱椰奶,一瓶大瓶装金龙鱼油,一封香肠。他们放车子过来给退休老师送,我和蔡根花搬了好久。”明哲想,如果妈在,医院的新年福利也不会少。

“还有三个老师上门拜访,问我生活得好不好,有没有需要照顾的地方。他们知道我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后,问我要没发表的稿件看。他们看了一下午,都说写得好。晚饭还是在我家吃的呢。”明哲想。父亲都不知道给客人吃什么清汤,人家有没有吃饱都难说。“一个老师说,我的文章都可以收集起来出书了。明哲,听说可以自己出钱买书号出版,出版的书自己卖,我已经请一个老师帮我打听了,你说好不好?出书与在报纸上登载又不一样了,我以前想也想不到有这样的好事。这样一来,我写的文章不是有更多人看了吗?”

明哲心惊肉跳地问:“爸,自己买书号出书整个流程下来需要多少钱?你千万全部搞清楚,别让人给骗了买个假书号回来,回头文化管理官员还找上你。你又自己往哪儿卖你的书?又不能去菜市场摆摊。你还是继续向报纸投稿把。”吴非听见立马竖起了耳朵,果然老头子又要变着花样掏儿子的钱了。

“明哲,你放心,都是几十年一起工作的老教师,他们不会骗我。我也算是……他们说我老有所为。做人到我这年龄,别的还有什么可求的?能岀一本书,全跟着我一起火化了也值啊。”苏大强想起前几天与老师们的讨论就高兴,最近几天心中想的都是新书的名字,新书的装帧。

明哲心想,过年过节的他就不反驳父亲了。“爸,别说难听话。有明成明玉的消息吗?”

“有,明玉自己没来,她大概忙,她叫一个以前给我送粥来的小伙子给我送来一大箱子水产和一箱子稀奇水果,还给了我两千,给小蔡一千。那些水果看都没看见过,想都想不到,我上网都还没找全果名。”

明哲听着诧异,欣慰地笑了,觉得明玉是刀子嘴豆腐心。他捂住话筒就把这话传达给吴非,吴非也是吃惊,还以为明玉彻底脱离苏家了呢。“明成呢?我一直联系不到明成。他有没有回家看看你?”

“我没见明成,你不是说别让明成进门吗?他也不回来。他前几天倒是有个电话,是小蔡接的,我不在,他说是春节出去旅游,不会回家了。住的街道领导也来关心我,送来两只小小的红灯笼,被我挂在客厅了。”明成不来,苏大强倒是正好称愿。“还有你们舅舅带着众邦也来过,众邦妈做钟点工,越是年底越忙,听说每天做到很晚才回家。你们舅舅说,众邦妈想快点还掉借人家的众邦读高中借读费,做得手上冻疮开裂,惨不忍睹。你们舅舅这下半年一直没在做事,跟我说家里紧张得没法过年,明目张胆地问我讨红包,还说以前他大姐在的时候每年给众邦五千,要我也起码给这个数。我说我没钱,钱都让明成吃光了。他又问我你有没有汇钱来,我说你春节后回来自己带钱过来。他从我身上捞不到钱,把我挂在阳台的鳗鲞和风鸡风鸭香肠都摘去了,一点脸皮都不要,跟鬼子进村一样。欺负我老头子没力气跟他抢。还好明玉送来的名贵货我都放冰箱里。”

阿耐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