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解放(14)

这一回,承文是真的闹革命了。他与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将报纸办到厦门,不到三个月被封,他们改头换面再办,继续被封。他们从不屈服,生活再苦再难,他们也要宣扬他们掌握的真理。不屈不挠的办报过程中,承文加入了□。

这是朝华在一封由承文的同志帮忙送达的信中告诉启元的。朝华说,承文他们为追求真理追求理想所做的牺牲很伟大,很无私,她完全支持承文的工作。国家危难,匹夫有责,虽然当前生活很艰苦,但是精神很充实,他们一帮人经常来她家里聚会,喝很差的酒,唱最快乐的歌。她相信苦难很快就过去,因为这个社会有这么一帮努力工作的人,他们一定能唤醒民众的抗争,将日本鬼子早日赶出中国。

第 10 章

其实才刚将承文救出,启元就跟着东升做起抗击日本鬼子的志愿工作了。东升很积极,他说抗击日本鬼子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的份内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他有的是时间和力气。他见启元忙完了自己的事,就立刻将启元也拉入伙。这时候全上海人已经知道,上海即将成为抗击日军的战场。

洋行的两个老板一听说上海要打仗,一个抢一张机票飞回国了,另一个将公司员工遣散,将一把钥匙交给启元,让启元帮忙照看着公司,就携家带口星夜兼程逃回老家去了。启元做志愿工作做得如火如荼,耽搁了逃难时间,后来索性不去想回家这事儿,一心跟着东升做事,肩膀磨出血泡,咬咬牙挑破,继续扛军用物资。这是他这辈子从未干过的重活,他也不知道全身哪儿来的大力气。

沪松战役,整整打了三个月。启元先是与东升失散了,他不知道东升去了哪里,东升也没再来洋行找他,启元不禁想到医院教堂学校随处可见的伤病员,心里非常难受。后来,头顶各色各样的炮弹落下来,有大炮打过来的,有飞机扔下来的,谁也不知道下一颗炮弹会不会扔中自己,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刚躲过一颗炮弹,正好撞上一颗流弹。战争,血淋淋地摊在上海民众面前,无一幸免。

战争开始之后,启元再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稍有风吹草动他就往楼下跑,钻进楼梯间的狭窄空间里蜷成一团。但等天亮,他又去伤员多的地方帮忙,他笨手笨脚,能做得好的活儿很少,可他并不觉得自己是添乱,总觉得出力了才对得起良心。

而后是饥饿,是疾病,是各种各样的死亡……更令人绝望的是战败。

启元不知道后来的日子是怎么捱过来的。从原先精神十足地游街窜巷找志愿工作,到现在绝望地躲避着日本人的关卡四处觅食。米珠薪桂,街市凋敝,许多人纷纷出城南下,回乡的回乡,逃难的逃难,整个大上海忽然间繁华不再。最基本的生存活动变为危险举动,出门拎一桶过日子的水就像过五关斩六将,不过相比那些丧身在枪炮下的人,苟活至今已是大幸。

那天启元出门拎水,撞见一个要饭的男孩,男孩说的正是他的乡音。而启元一看男孩的衣着就慌了,看左右没人,就将老乡拉进亭子间。这男孩穿的分明是国军的衣服,只是被硝烟污秽扯染得不大容易识别而已。相比之下,启元显得懂事多了。

原来小兵叫赵宝瑞,年方十四,比启元的弟弟启仁还小一岁,父亲早逝,才会被保长欺负,这么小就抓了壮丁。他倒不是有意掉队,他是背着受伤的团长走不快,陷在上海。所以大冷天的领不到补给,穿一身单衣冻得嘴唇乌紫,还得出门找吃的,养活躲在废墟中的团长。启元直说宝瑞有义气,拿出战前与东升一起囤的大米煮饭给宝瑞吃了个饱,又让宝瑞脱下军装,换上他早年从家里穿来的长衫棉袍,两人晚上趁月黑风高潜出去,将团长架来洋行,藏入洋行囤贵重物品的暗间。这一路,先放一个人侦探一程,安全,才敢架起团长走上一程。不到一里的路,整整走了两个小时。

收留两个军人之后,启元的心里终于不再沉闷,他仿佛在这个被日军蹂躏的城市里找到寄托。团长姓刘,军校出身,捯饬干净之后,看上去才二三十岁。刘团长来了便反客为主,指挥两个小孩子有条有理地过日子。不过启元仅剩的半麻袋大米禁不起三张年轻力壮的嘴,不到十天就见底了。好在刘团长的枪伤也勉强痊愈,在刘团长的谋划下,三个人趁黑出城南下。刘团长建议启元回去老家,这种时世下,还不如与家人混一起。刘团长也建议宝瑞跟着他找回部队去,像宝瑞那样的家世,回去肯定又得被抓壮丁,抓去不知跟着谁充炮灰,还不如跟着他,他会善待恩人。刘团长将启元送到离家不远,才拍拍启元的脑瓜子,领宝瑞走了。

上一篇:不得往生-a版 下一篇:豪门暖媳

阿耐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