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戏+番外(126)

作者:晴七七 阅读记录

还有很多大臣,凤青梧都曾见过,但大多都只觉得面善,不知道其名也不知其官职,她一路踩着红毯,行至最前头,取下面上红纱,双手交叠朝永和皇行礼。

“外臣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言罢,微微躬身,以示敬重。

身后的白熙熙和白令令跟着一起躬身行礼。

殿上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许多人在见到凤青梧的面容后震惊地瞪圆了眼睛,就连龙椅上的永和皇都忍不住将眼睛眯了起来。

凤青梧不待永和皇开口说话,便抬手让白令令递上国书,她道:“外臣出发前,母皇曾手书一封,命外臣呈递于皇上,请皇上过目。”

有内侍上前,接过手书后转手呈给永和皇,永和皇接过国书,压着心头的困惑,先低头看了起来,大梁女皇的手书内容很简单,条理非常清晰,一看便懂。

第一:表明了凤青梧的身份,生于汇城,流落蕲州观音寺,意外被皇室女眷收养,长于汴京,感谢大燕皇室对凤青梧的养育之恩。

这其中没有提到定王府,而是感谢大燕皇室,将功劳记在大燕皇室的头上,巧妙地降低了定王府在抚养凤青梧这件事情上的存在感。

凤青梧道:“母皇寻外臣多年,最后终于寻到线索,发现外臣竟然阴差阳错地被贵国皇室收养,皇上准许外臣入了皇室族谱,母皇对皇上万分感激,命外臣在此叩谢皇上养育之人。”

说罢,领着白熙熙和白令令,双膝下跪朝永和皇三叩首。

第65章

凤青梧这番话, 直接将定王府的恩德记在了皇上的头上, 更加大大降低了定王府在此事上的存在感, 同时告诉众人, 当初定王府收养她, 让她入了定王府的族谱,乃是经过皇上同意的, 若是皇上今后以定王府收养别国皇室之女为由头,惩治定王府, 那便是在自打脸面。

永和皇震惊得很, 为了不失礼仪, 赶忙道:“殿下请起。”

凤青梧遂而起身。

大梁女皇在信中写到第二条:今年水灾,大梁和大燕皆受灾严重, 漓江水患留存已久,百姓们每年都会或多或少地受灾, 长此以往, 不仅加重了朝廷的经济负担,还让许多百姓日日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实在不是长久之计……

凤青梧将手书上的内容一条一条提出来:“……母皇言明,希望能结两国之好, 只要皇上愿意答应母皇在手书中提到的事情, 为表她对皇上将外臣养大的谢意,以及皇上的恩典,我们大梁愿意出两百万两银子呈于皇上,作为皇上的谢礼, 另外出一千八百万两银子修漓江,彻底整治漓江水患,让大梁和大燕的百姓再也不用遭受漓江水灾之苦,”

一千八百万两银子全部由大梁出,这个消息让满朝文武都震撼不已,且还会再出两百万两银子交于大燕国库,整整就是两千万两银子。

大燕重武,每年军费耗资巨大,国库空虚,这么大一笔银子进账,换做谁都不可能不心动,而大梁一直注重发展经济,没想到一出手就是两千万两,果然有钱。

凤青梧继续道:“母皇手书中还写到,修漓江之事兹事体大,困难重重,而大燕丞相陆珩一心为民,两袖清风,让人钦佩,修漓江之事,还望皇上能派丞相大人亲手操办,如此,远在金陵皇城的她才能安心,还望皇上成全。”

修缮漓江乃是大事,一旦修缮完成,便是千秋功业,名垂青史,有了这份功业,便有了民心,民心所向之处,即便是皇上,都不敢轻易惩戒。

这也是凤天池和凤青梧打的算盘。

“漓江通燕、梁两国,此次整治漓江后,母皇希望能开通燕、梁两国的航运,与贵国达成进一步的经济合作,让南梁和北燕能更便捷更快速地完成物资和金钱的交换,这于两国都是益事,不知皇上意下如何?”凤青梧温声道。

凤青梧每说一句,朝堂上的人就震惊一分,待她说到最后,周围已经议论纷纷起来。

“这是好事啊,银钱全部都是大梁出,可最大的好处却让我们大燕得了。”

“是啊,开通航运有何困难的,只要能彻底整治漓江,朝廷每年能省下一大笔修河费和赈灾费,这种好事,何乐而不为。”

“大梁女帝知恩图报,也是我们皇上英明睿智,能海纳百川啊!”

“就是不知道南梁的女皇到底提了什么条件,但不管是什么,只要他们能出钱修漓江,对我们大燕的好处是千年万年的,”

“……”

朝臣们窃窃私语,十个有九个人都在说好话。

凤青梧端正地站着:“母皇说,这件事不着急,皇上不必急着下决定,外臣还要在汴京住些日子,皇上可慢慢考虑。”

上一篇:断剑情雪 下一篇:喜上加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