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个太子当兄长(59)

谢泽跟在父亲身后,眼神微动,口中拒绝:“儿臣就不必见了吧?”

他并不想在此刻戳破谎言。

皇帝有些诧异:“那日你为她说情,朕以为你至少要见一见的。”

谢泽唇角微勾:“父皇,儿臣说情不是为了她,是为了父皇,为了公道。”

他这番话说的正气凛然,异常诚恳。

回头看了儿子一眼,皇帝嘴角轻撇:“在你老子面前,大可不必说这样的场面话。”

谢泽微微一笑:“父皇,儿臣说的句句属实。”

“算了,不去便不去吧。”皇帝也不勉强,只摆了摆手,“朕自己去见一下。”

“是。”

韩濯缨面见皇帝,依着规矩行礼,毫无差错。

皇帝看她容颜端丽,举止有度,绝非齐贵妃所说的那般为人粗鄙、礼数不周。

看来贵妃评价果然有失偏颇。

“免礼吧,起来回话。”

“谢皇上。”韩濯缨借起身之际,眼角的余光暗暗打量皇帝。

眼前的皇帝四十多岁,颇有威严。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觉得他看着有些眼熟。但到底哪里眼熟,她一时又想不起来。

“多大了?”

“回皇上,民女十五。”

皇帝轻轻“啧”了一声,闲话家常一般:“才十五岁就有这样的本事也不容易,你的功夫是谁教的?一个小姑娘怎么会想起学武了?”

韩濯缨如实回答:“回皇上,民女幼时体弱,大夫建议学武强身,所以父亲就抽空教导。”

想到临西侯,她胸中泛起暖意,不管有没有血缘关系,他都认她这个女儿,也愿意接纳她。

“体弱学武?”皇帝长眉一轩,“倒和公主是一样的缘故。”他停顿了一下,又问:“你父亲作何营生?竟会武功?”

“民女生父是读书人,并不会武。”韩濯缨抬眸,一字一字道,“但民女的养父曾领兵作战,现镇守西北边境。”

皇帝闻言有了兴趣:“西北边境?你养父是谁?现任何官职?”

“回皇上,民女养父姓宋,单名一个毅字。”

“宋毅?临西侯?”皇帝微眯起眼,“他的养女?朕记得他镇守边关,家眷并未随行,这养女……”

皇帝忽然想到了什么,抚掌而笑:“朕记起来了,原来是你。”

韩濯缨心下微微讶然,皇帝知道她?

下一刻,她就听皇帝缓缓说道:“朕记得,十多年前,宋家有个小丫头,看见歹徒打晕了哥哥要带走,就冲上去咬着歹徒拼命阻拦,使得他们没能成功带走宋家公子,她自己却落入了坏人手中。后来被带到边关,九死一生。你不会是那个小丫头吧?”

皇帝日理万机,但对这件旧事还有印象。一是因为皇帝对临西侯府很关注,否则也不会让其子女皆入宫做伴读。第二则是因为那小丫头当时太小了,面对歹徒却毫无惧意,着实让人惊叹。

韩濯缨抿了抿唇,轻声回答:“皇上说的那个小丫头,好像就是民女。”

这大概是她小时候做过最有名的事了。

“哦?”皇帝兴趣更浓,“朕很好奇,你当时小小年纪,哪里来的勇气?”

韩濯缨略一思忖:“回皇上,可能是源于对家人的爱?”

事情过去十一年,当时的细节她都已记不清了,更何况是那会儿的心理活动?不过细想起来,大概也不会有别的原因了。

“也是。”皇帝颔首,“不过你既是宋家丫头,怎么又改姓韩了,还说什么生父、养父,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啊?”

韩濯缨早已能坦然面对身世,所以此刻神色格外平静:“回皇上,因为民女并不是真正的宋家女儿,现已回归本家。”

“哦?”

“民女出生那年,京师大乱。韩宋两家都在广恩寺避难,两家女儿于同一天生产,所以……”

“混乱中抱错了孩子?原来还有这么一桩故事。”皇帝笑笑,目光幽远,“如此说来,也是当年叛乱所致。”

去年真假千金一事时,皇帝正与太子因为追封林氏一事而争执,无暇他顾,对此事并不十分清楚。

韩濯缨垂首:“是,民女还要替天下人谢皇上当年提剑入京,平定叛乱,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这话皇帝爱听,也是他生平得意事之一。

“唔,临西侯当年出力也不小。”皇帝站起身来,“你父亲一身本事,你若得他亲自教导,那完全担得起女傅一职。不止是六公主,其他公主你也能教得。”

何况她从小就是个有胆量重情谊的人。

皇帝忽然觉得自己不顾齐贵妃颜面,下旨尊她为女傅,这一决定十分正确了。

不自觉地,他神色越发缓和:“那朕就把公主交给你了,也不图她武功高强,只求她能平安健康。”

程十七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