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盲女的英雄之旅(1106)

作者:青薇筱语 阅读记录

从短期价值看,加班能马上拿到钱。假如不建立一个明确的标准,找到两个选项之间的可比性,就总是会左右为难。

就像我们现在,是先花时间打磨好自己呢,还是先找个工作养活自己。选择不难,难的是两个选择之间的可比性。

这就是我们在评估选项时的第二个思维偏见。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就叫选项混乱偏见吧。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提高选择的正确率呢?希娜认为,最好的方法,不是正面强攻。而是换一条迂回的路径,直捣黄龙。

也就是,只要能够找到一套更高级的选择策略,这两个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就像有时候,说的是我没怀孕的时候哈,我精神不振的时候,喝一杯浓茶临时提提神,就属于正面强攻。

而如果我养成健身的习惯,从根本上提升体能和精力,就属于从另一条途径,直捣黄龙。

我接下来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两种方法,就属于这一类。

第一种,是我从希娜的书里为大家总结出来的,叫选项分层法。第二种,是我从希娜的个人经历中获得的启发,叫创造选项法。

先说第一种,选项分层。有时候选择之所以难,就是因为选项太多,而又没有一个清晰的对比依据。

比如,我们也与时俱进一下,高考填志愿,全国那么多院校,到底要报哪一所?家里人可能会为此争得不可开交。亲戚朋友都是各有各的说法,每个人的建议听上去都是那么有道理。

其实这种情况在当时我填报志愿是事比较羡慕的,因为我是按照正常孩子来上学的,那时根本就没有什么盲文学校之类的;所以,填报志愿,我当时也是格外头疼,不过,最后却是选不出来了,随便涂的数字。哈哈。

言归正传,在填报志愿这个事情上,有人看重学校所在的城市,有人看重学校的排名,也有人看重专业。

这时,需要做的,就是给选项分层。把它们按照个人的实际情况,分成几个梯度。

比如,刚才说的填志愿,国内的几个顶级名校,北大、清华、南开、复旦等等。学校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对个人的价值提升很大,它们就应该被列入第一梯队。

只要个人分数允许,不用考虑城市,不用考虑专业,有机会就一定要上。”

第845章 从来饿不着

——“假如分数不够,你可以建立第二梯队。考虑一些分数稍低一点的重点大学。

这时,衡量指标就变了,需要优先考虑的不是学校本身的排名。因为除了几所顶级高校之外,排名相近的学校,师资差距并不大。

这时候需要考虑的是学校所在的城市。因为一旦选择,将要在这个城市生活四年。而发展迅速的大城市,能够提升眼界,并且在毕业之后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当然,还得考虑风险,万一考砸怎么办?所以,还需要建立第三梯队,作为最后一个兜底志愿。

这时,衡量指标不是哪个学校更好,而是哪个学校在你参考这个城市招生更困难。选那些往年招生都很难招满的学校兜底,这样更十拿九稳。

大家看,给选项分层之后,选择的依据就变得清晰多了。每一层有每一层的标准,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选择梯度,再按照这个梯度里的标准去对比选项。

其实,类似的方法,在生活中已经很常见了。

比如,早期的商场,都是按照商品划分的。卖服装的在一个区域,卖电器的在一个区域。

但是,现在新建的商业综合体,是按人群划分的。比如二层是儿童区,所有跟孩子有关的商品,衣服、玩具、小家具,全都在这个区域。这其实就是在帮消费者给选项分层。

刚开始说过,希娜很早就失明了。跟健康的人比起来,她的选项少了很多。

对一个高中都没念完,就失明的人来说,通过口述和盲文来写完一本书,这显然不是一个摆在面前的现成选项。

因为很少有人这么做过。但是,她却没有被选项绑架,而是用更大的格局看待选择,主动给自己创造选项。

这听起来有点像心灵鸡汤。但是,当一个人真的建立更大的格局,用更大的视角看待选择。你会发现,这种思考方式,确实很实用。

比如,有个段子说的是,有两个机会让你选。选第一个,你可以马上拿走500万。选第二个,你有10%的概率拿走5亿。但也有90%的概率是一分钱没有。你们会选哪个?

假如只看这两个选项,各有各的缺陷。但是,聪明人会主动创造出第三个选项。那就是,选5亿的机会,然后再高价转手卖出去。因为5亿的中奖率是10%,所以只要你转让的价格不超过5000万,大概率上是有人愿意买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