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海棠无香(245)

作者:狸花猫小姐 阅读记录

如意顿了一顿,也不避讳,直接开口道:“显化六年之冬,大梁宫变!我只想知道,当时到底发生过什么事,何叔达的全家又是怎么死的。”

“十九年前的事了,如今提起的人不多。”顾顺明白了,如意要他办的事果然十分秘要:“不过像老将军陈甫这般勋旧们,当还是清楚得很,毕竟是当初参与了宫变的;就算像枢密使韩知信、骠骑大将军杨永执等当时拥兵的其他梁将,也应都知道。”

顾顺提到的这些人,多半都还是梁帝的姻亲,可是又有什么用呢?如意站起身来,在他面前焦躁地来回踱步:“你说得不错,他们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可是他们若会说,我也不至于,到今日还一无所知。”

“韩枢密为人忠厚,可否一试?”顾顺提醒了一句。

如意晃了晃脑袋,韩知信所谓忠厚,不过听话而已,从前听梁帝的话,如今听魏帝的话,自己贸然去问,虽不至于诓骗自己,也决不会有什么真相,问他倒还不如直接去问陈甫,反正谁都不会说,至少还少听那一通忠君大道。

“顾顺,你在资善堂主事,认不认得翰林学士李安东?”如意用手翻了一下桌上的《梁史记》,想起了一个人,资善堂乃宗室子弟读书所在,翰林学士应是授过课的。

“李翰林?倒是有过几面之缘。”顾顺回道。

“等下下朝之时,你去候在垂拱门外,见到李安东,把他引去资善堂,替我问问他吧?若问明了,便立时来回我。”如意有了主意。

“可李翰林是高祖朝的进士,未必能知晓这些吧?”顾顺大惑不解,这样的事只有当时拥兵的武将们才最清楚,怎么会想到要去问一个,埋在书卷堆里的翰林?

“他从前随薛司空一起修过梁史,读过前朝的实录,很多事未,必要亲身经历才看得全,记录下来的文字,也是可旁证的。”如意重又坐回了椅上,凑向顾顺:“最关键的是,他会说!还记得么,他是你没交给陛下的,那张名单上的人。”

顾顺恍然大悟,原来那李安东虽有修史之才,却终是多年不得志,原是当年秦王的人,如今,倒是正好可以一用。便立时起身,拜别如意,紧赶着出门办事去了。

福宁宫中,下了朝的元齐更了便服,坐于桌案前,看着上面已然摆好的时鲜水果、干果蜜煎等膳前小食,又侧目望了一眼身边空着的侧座,不觉拉下了脸,今日,别说如意没有人影,连个来通告的人都不见。

“陛下,早膳时辰到了,不必等了罢。”王浩见状,也颇无奈,只提醒元齐还是自己进膳,别等误了延和殿理政,倒不好了。

“好罢。”元齐料她是不会来了,只得吩咐进菜,心中只是疑惑,就算是如意不悦怀庆公主的婚事,可这都两天了,哪来的这么大气性?何况昨日也说得好好的,得空了就来,当不至于啊!

“陛下,可别往心里去,多半还是尚宫初上任,事务繁杂,一时脱不开身,也是有的。”王浩见皇帝面上落寞,心绪不宁,一边布菜一边劝慰道。

“鸡毛当令箭!”元齐听闻,把筷子往盘中一摔,抱怨道:“有什么繁杂的事务,比朕还忙么?六尚局那么多人吃干饭的么?全指着她一人?真要是那么费劲,朕看她别做那尚宫算了!”

“陛下息怒!进膳的时候,可别想这么多。”王浩赶紧又拿起筷子,递到元齐手中:“等下,小人叫福贵往六尚局瞧瞧去,尚宫这也是太不懂规矩了。”

“陛下可莫怪罪梁尚宫。”一旁的于若薇也笑着劝道:“今日连通告之人都不来了,想来梁尚宫必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陛下又何必要催逼于她。”

她早就得了施德妃的信,看热闹不嫌事大,趁着气头上挑事,只等他二人翻脸。

元齐果然心中一动,如意对自己如今情意渐浓,这般一反常态,确实似有蹊跷:“王浩,膳后,你亲自去一趟尚宫局,带些菜点给尚宫。另外,去访查一下,这几日她都见过什么人干过什么事,是不是有什么不顺心之处。”

说罢,三口二口,随意挑了些自己爱吃的,迅速进完了早膳,往延和殿去了,临行之前,又吩咐王浩叫他等午憩后,去宣黄敬如到福宁宫议事,心里只想着能早点把立后的事定下来,也省得如意在尚宫局,三天两头借着各种由头忸怩作态。

如意正在尚宫局中焦急地等着回话,没想到顾顺没等来,倒先等来了送菜的王浩,不免心中愈加焦躁,举止言语都不很耐烦:“我没事自会去福宁宫的,陛下何苦餐餐要惦记,还要烦劳内监亲自前来?”

上一篇:百闻不如一贱 下一篇:入骨相思知不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