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足高墙内[快穿](12)

作者:钟一日 阅读记录

郑照道:“三哥并非不求甚解,只是他与我目的不同。他送给红颜知已,只需要这胭脂是他能拿到的最好的,足以表达情意。我是自己想要改换配方淘制,自然要把制法问得清楚。”

与闺中女儿谈论兄长的风流韵事…郑蔷噗嗤一笑,摇着团扇道:“三哥哥越解释,妹妹反而越认为三哥哥与二哥哥不同呢。”

郑照挑眉,说道:“我所言不是此意,人与人本来不同,无须辩解。”

“嗯,三哥哥说的是。”郑蔷左耳听,右耳出,虽是敷衍的附和,眼睛却亮晶晶的看在他身上,显得极为专注的样子。

郑照见过很多次这种神色,在祖父晚年最宠爱的小妃子们身上,满眼崇拜的注视着皇帝,仿佛皇帝句句真理而且依旧如壮年那般英明神武。

有意或无意,拿自己的天真稚嫩当做武器。

他不禁想到了系统的提示,他的异母妹妹会诞下气运之子。

郑照垂下眼睛,略微闲话了几句就起身道:“时候不早,我下午还有事,先告辞了,改日再向三妹讨教眉黛。”

“妹妹随时恭候。”郑蔷送他出去。

见一叶小舟离去,郑蔷转身命丫鬟们把眉黛都取来。

贴身的大丫鬟见自己姑娘如此积极的忙活,便问道:“姑娘很喜欢三少爷?”

“人美有才话还少,这种人谁不喜欢?”郑蔷反问了一句,然后接着对镜试眉黛,“只是三哥哥今天似有心事啊。”

丫鬟放下手里的眉黛,说道:“今儿三少爷要去赵翰林府上吧。”

“总归以后人家提起国公府的庶子,不再只是四哥哥。”郑蔷眉开眼笑。

短篷摇楫,郑照下舟回到孤山馆。

他取过几本经史子集,读着读着不禁猜想起两个妹妹究竟谁才是未来的太后。

“三少爷,该用午饭了。”翠安推门进来,见少爷在看书便喜上眉梢,又说道:“今儿去翰林府拜师,少爷稍歇歇吧。”

郑照合上书,一边起身往外走一边问道:“今儿都是什么?”

“都是厨房的例。”翠安一一说了菜名,又道,“昨晚上见少爷爱喝酸笋鸡皮汤,今儿奴婢便让厨房又弄了,一会儿少爷可以多喝些。”

郑照点头,走到桌前喝了几碗汤。用完午饭,他转身出了二门,早有小厮拎好束脩等着。

赵翰林是翰林院的清贵官,二甲极第,考上了庶吉士,有些野心却没才能,渐渐年老也认命了,知道仕途无望,就结交些勋贵教书取财。

“读过什么书了?”赵老大人喝了拜师茶后问道。

郑照垂袖立在一旁,回道:“四书都读过,本经是《诗》。”这是原主的情况。

赵老大人点点头,天下学子选本经,诗经最多,易经次之,书经再次之,春秋、礼记的极少,他一点都不吃惊。

“这样正好,我的本经也是诗经,你也不用换了。”

庆国公是世袭爵位,平素打交道的也都是有了仕途的读书人,只知道科举考的是四书五经,却不知道这五经只是选考其一。挑选业师时只看名声地位,根本没有顾及到本经。

好在赵翰林和原身都是随大流的人,而郑照对五经的兴趣都差不多。

“你既已佩戴了青巾,我便不问一些基础问题,只给你讲如何制艺。”赵老大人知道来拜自己为师的都是没有治学追求的上进人,讲课一向很务实很应试。

郑照确实急需学习制艺,作为皇孙他不用学这个,顶多在殿试后为年老眼花的祖父读过几篇文章。

“先从破题开始讲,破题最难的一点是既不能犯上,也不能犯下。”赵老大人随便拿出一本书翻开,“比如用之则行,你不能想到舍之则藏,想到了就叫犯下。同样出题若是舍之则藏,你也不能想到用之则行,想到就是犯上。”

郑照听得认真,强迫自己去认真的听。

赵老大人滔滔不绝,喝了五六杯茶,去了三四趟茅房。郑照听到暮云斜阳才得以回府,回去的路上只想到,老爷这束脩钱花得真值。

如此一连十几天郑照都在两府之间奔波,无暇再去郑蔷那儿,只夜夜挑灯读书,连添香的红袖们有些苦不堪言。

“子曰孟公…子曰孟公…”郑照盯着烛火跳动,盯了许久才发现自己并没有去想破题,而是在数烛火自觅夏进来剪芯后跳动了多少次。

七百五十九次。

他仰头靠在椅背上,只觉得墙壁从两边挤了进来,房顶和地面也压了进来,渐渐周围变成了一个木匣子那么大。

百亩的园子,可以随意出入的园子,倒也像在那处高墙内。

他把自己关了进来。

千匝迷绳不自由,区区分外苦追求。名缰利锁,科举得中不也又是个官宦高墙?他若关着自己,这天上掉下来的一生不浪费了?

上一篇:恋爱 高中记 下一篇:别对我动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