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196)

作者:青色兔子 阅读记录

这恐怕是杨彪万万想不到的。

刘协捏着杨彪这第二封奏折,忍不住摇头而笑,谁都不是简单人物。杨彪当然也有他的为臣之道。这倒是他未曾站在真正的年幼皇帝立场上去想事情,昨夜那封折子送回朝廷,却成了打脸杨彪了。灭蝗的法子,究竟是皇帝提出来的,还是尚书令大人提出来的,刘协并不在意,只要底下人尽心做事,便是最好的。若早领会到杨彪的考校显能之意,刘协便不会写昨夜那一封折子了。

他笑叹了一场,在杨彪这第二封奏章上,批了“甚好,便照此办理”一行字,便仍令人又发回朝廷了。

刘协回程路上,并不赶时间,虽然会长安的直线距离,只有不足一百里,但是他见山上山,见水渡河,又时常停下来见人说话,竟是直走了一个多月,才将要走到长安城外三十里。

伏德也曾小心提议过,“陛下在外日久,长公主处都有信来问,为您担心呢。”

刘协但笑不语。

他在外日久,其实并不只为了体察民情,也是为了朝中形式着想。

如今他刚刚亲政,朝中老臣都有些担心被夺权。

因为朝中的权力是不变的,既然皇帝要掌权,必然有人要放权。

此时汉末与从前秦朝不同。

刘协在秦朝,接受的是秦始皇之后的摊子,而秦始皇那是什么样的人物?千古一帝,早已将全国的权力都攥到了自己掌心。所以当时的制度就是一切权力归于皇帝的,至于这皇帝能不能做下去,那端看个人本事。

但此时不同,皇权与相权都是很大的。譬如王莽为丞相,便篡了汉。刘秀光武中兴,便废了丞相一职,将其权柄分给三公。一直到汉末,真实历史上曹操权力大了,于是又恢复了丞相一职,他自己做了曹丞相,把皇帝架着,就好比英国女王一般,只是好看,不管事儿的。

也因为这样的一套政治体系,所以虽然经历了桓帝、灵帝两朝,又有少帝乃至后来刘协本人两个小皇帝,朝廷还是能运转下去。

换句话说,只要朝臣不生篡位之心,不需要皇帝插手,朝廷也能自己干下去。

刘协对于从当初王允、吕布乃至病逝的皇甫嵩手中收回的部分权力,虽然仍不够满意,但暂时却也不好再动了。

这就好比温水煮青蛙,又好比是钓鱼。

若钓到了大鱼,你想一口气把鱼收上来是很难的,很容易叫大鱼激烈挣扎,带着鱼钩逃走。但若是收一收线,再遛一遛鱼,往复几次,待到大鱼力竭之事,便可将它一口气拖上岸来。

在这样的乱世要闯出一条路来,刘协需要绝对的权力,但眼下杨彪、士孙瑞等人就好比刚刚咬饵的大鱼,不好发力捉拿的。总要你来我往几个回合,再见真章。

淳于阳见皇帝沉默不语,而汪雨一个劲儿向自己使眼色,便开口道:“陛下,二更天了。”

刘协回过神来,其实二更天也才不到晚上十一点,若要在后世,还早得很,但是这会儿却已经是很晚了。他看向淳于阳,道:“可是光晃着你了?”于是叫汪雨把烛台挪到另一侧去。

“陛下,明日就回长安城了。”淳于阳道:“今晚就早点歇息吧。否则明日长公主等人见陛下面上困倦,还当是臣等服侍不力,要找臣等麻烦的。”

这倒的确是刘清能做出来的事儿。

早在几年前,刘清沉迷于冯玉美色之时,因淳于阳等人为冯玉遮掩,没少找他们的麻烦。最后还都是刘协出来,将刘清骗走,才算告以段落。

刘协想到往事,忍不住一笑,却又一叹,起身躺到床榻上,想到这段时日来的所见所闻,却又难以入眠,索性坐起身来,手扶在膝盖上,对坐在对面床榻上的淳于阳道:“子柏你可听说过‘河竭国亡’这话?”

这说的乃是黄河,古时许多小国都是依着黄河的支流兴建的,一旦黄河改道,甚至只是某年干旱,支流河水枯竭,那便民不聊生,敌军一来,立时便亡了。

淳于阳会意,道:“陛下是担心干旱?”

刘协这一路归来,见黄河南侧近处,还都是沃野,田地也并不缺水,更有历代修建的水渠,去年在他主张下,也都修缮能用了。

但是若再往更南或是越过黄河往更北而去,干旱的迹象就明显了,尤其是这几日,已经进入了夏日,又连着几日太阳极盛,且数月不曾落雨,于是那田地里真的能看见地面被晒得裂开了细细的纹路。

这还只是五月,如果干旱少雨的情况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没有缓解,那么恐怕这关中田地,就会变成后世经历旱灾的非洲土地。秃鹫盯上孩童的事情,就会发生在今年的关中,甚至是大半个中国的东北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