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33)

作者:青色兔子 阅读记录

其中便有此前因反对董卓废立皇帝,而被下狱罢官的尚书卢植。后来还是蔡邕亲自往董卓府上求情,董卓才做了顺水人情,释放了卢植,却不许他再为官,只叫他在家修书。

卢植原本收拾行囊,准备隐居著书去了,谁知道又给王允请了出来。如今少帝刘辩已死,汉室正统落在刘协肩上。卢植作为文化人,对辅佐幼主有种天然的使命感,倒也没有顾忌自身安危,不曾害怕董卓可能的报复,就这么入宫给小皇帝讲学来了。

卢植身量高大,为人正直,性情如火,且的确为饱学之士。

刘协对多了个文化课的师父,没什么不满意的。

一切旁人送到他身边来的人,都会变成为他所用之人。

而此时的董卓在抵抗关东联军时,发现情况跟他想象的不一样。以兵力而论,董卓有自信能赢过这些质量参差不齐的联军。但是前线交上手之后,董卓发现,赢得并不如想象中轻松。

凉并两州军士在前线与关东联军作战,背后却还要防备白波贼与朝廷关中的部队。

这种腹背受敌的感觉很不好,洛阳城位置不好,董卓不欲久斗。

董卓想来想去,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他要派出特使团,去笼络袁绍,进而瓦解关东联军——毕竟袁氏众人此刻还在洛阳城,是董卓的筹码。另一方面,董卓想要迁都了。

董卓想要迁都回关中,凭借山川之势,改变这种腹背受敌的局面。

刘协两辈子做皇帝,如今又要回到熟悉的关中,却不知道过了四百年,那咸阳城中的月亮依旧高悬明亮否。

第21章

这日洛阳皇宫之中,刘协正跟着卢植一对一上课。

要知道卢植乃是海内大儒,门下弟子无数,后世比较知名的便有刘备、公孙瓒等人。连曹操戎马生涯之中,都派人去给卢植扫墓,给他写诗悼念。

多年前刘备、公孙瓒等人跟随卢植学习之时,都是好多人一同听课。

像刘协这样,以九岁的年纪,能得到卢植一对一授课的,天下唯有皇帝一人了。

董卓却怒气冲冲闯了进来。

他入皇宫,就好似逛自己家后花园一样。

不过董卓不怎么逛后花园,也不怎么来皇宫找小皇帝罢了。

他若来时,必然是有事要拿这皇宫里的“小傀儡”一用。

卢植课上到一半,被人打断,极为不悦,脸色一变,眼看就要面斥董卓。

刘协跟着卢植上了两天课,早已摸清了他的脾性,此刻在案几握住了老师的手,示意他敛下情绪,这才转向董卓,笑问道:“是谁惹仲颖生气了?”

董卓怒问道:“陛下身边的郎官呢?”

这问的是曹昂与淳至阳。

刘协不慌不忙道:“朕听闻白波贼卷土重来,虽有心杀贼,无奈年幼力微,只能派遣身边郎官前去,也算代朕平乱了。”他心里清楚,这事绝不至于叫董卓如此大怒而来问责,因又问道:“仲颖为何生气,可是朝中有人行事不妥?”

董卓却仍不肯说,只掏出一份诏书,叫皇帝按章,道:“此前征召关中将军皇甫嵩,他不肯前来。如今天子亲征他来洛阳守城,他总不能再推诿。”

刘协并不多问,在诏书上用印,看他将诏书交给底下人送出去,又问道:“仲颖此来,可是为迁都一事?”

董卓被说中来意,索性在皇帝对面坐下来,浑然没把卢植看在眼里,一径怒道:“朝中重臣尽是些酸儒,难成大事!如今白波贼作乱,各地叛军不断,袁术手下的贼子孙坚都已压到了洛阳之南的大壁坞,距离皇宫不过百里。若不是臣派兵抵挡,这些叛军一两日内便能杀入宫中来!”

刘协配合得问道:“叛军这等猖獗,朝廷该如何是好?”

董卓道:“唯今之计,自然是西迁,总不能留在洛阳挨打。偏偏杨彪、黄琬、荀爽这些酸儒跳出来阻挠。他们只会叽叽歪歪,有本事倒是去杀退那些叛军啊!还不是我的人在前线流血阻击!”

董卓想到迁都这个办法,本以为实施很容易。谁知道朝中大臣没有人支持。董卓在洛阳城中混了半年,也懂了些文化人的招数,于是叫人弄出来一本《石包谶》,说是后汉十一世的皇帝要迁都。

可是董卓万万没想到,玩这种虚的,朝中士族党人是他的祖师爷爷。董卓话一放出去,朝臣立时把他驳得站都站不稳了。

董卓真恨不能杀了杨彪等人,然而此刻腹背受敌,总不能内部再起纷乱,愤怒无奈之下,又想起皇宫里的傀儡小皇帝来。

刘协心知朝臣与董卓立场不同,想的自然不是一回事。

就算袁绍等人当真攻进洛阳来,在朝中重臣看来,那也是一伙的。董卓显然不这么想。而且西迁之后,离董卓起家的凉州更近了,补给等各方面减轻负担不必提,就是他手下将士们也会稍解思乡之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