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370)

作者:青色兔子 阅读记录

冯玉开门见山,道:“我不是来为你送行的,而是要与你做一件大事。这事做成了,来日你领三万兵马,乃至三十万兵马,都未必不可能。”

甘宁将信将疑,但见他说得郑重,还是停了打点行囊的手,请他坐下来说话。

“长沙太守之事,我可有说错?”冯玉挨着甘宁坐下来,打消他的疑虑。

当时甘宁初到襄阳来,不被任用,很是气闷,是冯玉告诉他长沙太守会叛乱,刘表必然肯定得用武将,要他找能递话上去的人,谋得职位。

甘宁照着他的话去做,不久之后长沙太守张羡果然联合了桂阳郡、零陵郡与武陵郡,发起叛乱。甘宁得到了任用,由此深信冯玉之能。

冯玉能预知此时,乃是因为当初策反张羡的文书,还是皇帝口授,他来草拟的。

如今冯玉又得到了朝廷的消息,对甘宁道:“益州与吴郡,不日就会同时对荆州作战。荆州内乱未平,又添外乱,到时候必然难守。刘表不是能够成就霸业之人,他只想坐山观虎斗,可如今袁绍已死,冀州归附朝廷,天下仅剩的一只野虎,就是刘表了。届时朝廷集天下之力,灭刘表易如反掌,兴霸(甘宁字)兄难道要陪刘表共沉沦吗?”

甘宁并不怀疑冯玉的消息,如此一想,果然觉得前途黯然,他想起冯玉开头的话,笑道:“玉兄既然来了,怎好眼睁睁看着我为刘表陪葬?我如今有兄弟八百,军马三千,玉兄快教我当如何行事,才能来日统领三十万军马吧。”

此人行如此大事,仍是没个正形,冯玉想到他江上水贼出身,倒也不好跟他计较,轻声道:“你行到半途,且装病拖延时日……”附耳低声说了计划。

甘宁听得眼珠子直转,想了一想,也没能想得太明白,索性一拍大腿,道:“是富贵滔天还是人死□□朝天,老子就陪玉兄赌这一把了!”

建安四年十一月,张绣自益州领兵三万,孙权自吴郡领兵四万,同时夹击荆州。荆州内乱未平,又生外患。混乱之中,荆州校尉甘宁领兵三千,夜闯州府,斩落刘表首级;州学博士“荀玉”领王粲、士孙萌等献书归降。里应外合之下,荆州刘表一脉被彻底拔除。

荆州消息传来的同时,幽州也传来消息,袁熙不战而降。

自董卓之乱起,整整十年时间,天下复归于汉,只边角之处,犹有如辽东王公孙度这等存在,但已无伤大雅。

黄河沿岸的大战过后,刘协便挪到了颍川郡府之中。

此时颍川郡中一片欢欣鼓舞,想必长安等地亦是如此。

颍川郡中布了庆典。

刘协象征性得出席,听着底下众人的欢声笑语,观看着众儿郎舞剑竞马,不断有将领臣子上前来祝酒。

皇帝这样年轻,而能十年平定天下,是怎么夸耀都不为过的。

曹操、马超、淳于阳、张郃、高览、袁谭……

这些重要的臣子将领,一个个走到他面前来,说着称颂圣德的话,喝着多年前酿下的酒——因如今粮食短缺,酿酒是要受刑罚的。

刘协望着他们,挂着皇帝该有的笑容,说几句勉励的话,多年征战之后,解决了最后的敌人,这些臣子将领值得这样一场庆典,所有的士卒都理应有这样一场狂欢。

曹丕是其中年纪最小的,最后一个走上来,红着脸激动道:“臣祝陛下康健长寿,使天下归心,传之万代而不绝。”

刘协保持着笑容,亲手将案上装蒲桃的漆盘递给他。

曹丕双手接过来,脸色更红了,声音高得几乎有些破音,“谢陛下!”他经过邺城一战,不但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已经从男孩转变为男人,纳了甄宓为妾。

刘协含笑道:“去吧。”其实从第五个上来的大臣开始,他就没有仔细去听对方的话了。

也许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听一定量的字音,否则超出的话语就全都成了噪音。

刘协渐渐觉得疲惫。

好在狂欢已接近尾声。

刘协起身离开,厅中醉倒的大臣与将军们在仆从搀扶下蹒跚而去。

刘协来到卧房前,才发觉曹昂一路送他回来,他望着曹昂眼底淡淡的青色,心知不管是之前的粮草调度,还是这一场庆典前前后后的布置,都是曹昂一手操办的。如果说在最后的这三个月,还有人比他这个皇帝更操劳的话,那就是曹昂了。曹昂处理的,都是极繁琐,又不能出丝毫差错的细务——况且还是带病之身。

刘协停下脚步,他清楚还有无数的政务议题等着自己,收复天下意味着整个天下的问题都来到他肩上。可是此夜此时,刘协低声道:“今日不议政事了。你也早些下去歇息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