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478)

作者:青色兔子 阅读记录

而伏寿此时正亲自送了丝绸布帛,来慰问孙策留下来的妾室们,听说吴侯孙权回来又走了,连眼皮都没动一下,只看着侍女将礼物呈给下一个上来行礼的妾室。

孙策原有正妻,只是正妻早亡,死后留下许多妾室,其中有生育的三人。而大乔不在已生育的妾室中,不管生前多么受孙策宠爱,此时也排到了最末。

伏寿见了大乔,微微一笑,道:“我看这位小嫂子面善,坐下来陪我说会儿话吧。”

大乔不知缘由,但听人说这位江东长公主殿下素来和善,近来又听说她腹中所怀是孙策转世,不禁也有亲近之意,便顺着伏寿之意,在她身边斜签着身子坐了。

伏寿便拉了她的手,极和煦得同她说起话来。

与此同时,另一边张昭特意在陆绩祭祖归来的路上等候,假作是无意遇见的。

当初孙权设宴款待吴郡大族名士的时候,陆绩坐在最末,却语出惊人,那时候张昭也在席上。张昭自此就觉得陆绩是可造之材,这一年来对他颇有留意,在陆绩心目中也就留下了一个温厚长者的形象。

因此张昭与陆绩的交情还算过得去。

此时见了张昭,陆绩下马,恭敬道:“见过张大人。”

张昭笑道:“我正遇回程,既然遇到了,不如你上来说话。”于是邀请陆绩上了他的马车。

陆绩上车后,张昭与与他说了几句家常,便慢慢引入正题。

张昭道:“我听说昨日皇帝见了你们这些大族的青年才俊。可考较你的功课了?你答的怎么样?我素来知道你的才学,可是对你寄予厚望的。”他半开玩笑道:“可不要在陛下面前露了怯。”

陆绩一见张昭,就知道这不是偶遇,张昭是故意等着他来探问底细的。他那日早得了皇帝的嘱咐,为人本就聪明伶俐,因此一脸诚恳道:“陛下问我都读了什么书,‘六经’可能通读了。我也如实作答,《诗》《书》《礼》《乐》《春秋》都已能熟读,《易》虽能通读,但还有不解之处。陛下就说在我这年纪已经实属难得。陛下又问了我那侄儿陆逊,得知他能拉强弓,也很高兴。最后说虽然赏识我们,可惜我们年纪太小,随后就叫我们离开了。”

张昭仔细听着。

陆绩清楚张昭真正问的并不是这些,也清楚要如何才能释去张昭的疑心,因此最后顿了顿,又道:“我与陆逊,不该说的话一句都不曾说。张大人可要记得,当初答应我们的,等圣驾离开之后的事情……”

当初圣驾还未驾临吴地,周瑜早已联合各豪族,声明从前孙策旧事已归于尘土,自孙权之后将起复豪强与大族之家的才俊,并根据不同大族的要求,一一谈定了官职。

便比如这陆氏的年幼叔侄,乃是张昭亲自洽谈的,说好了等到陆逊满弱冠之年,就入孙权幕府,从都尉做起,至于以后能做到什么位置,就要看自己能力了。而陆绩则是满弱冠之年后,便如他已故的父亲陆康一般,为太守,治理一方百姓。

张昭听到陆绩要求再度确认当初谈好的条件,果然消去了疑心,微笑道:“这是自然。我说好的事情,陆绩小友还信不过吗?此事吴侯与周郎都已点了头,你只管放心就好。一切只等圣驾离开。”于是入城之后,目送小少年陆绩下了马车而去,已是放下心来。

行宫之中,皇帝再次召见了周瑜,仍是在上一次的湖心亭中,这次除了古琴,还有一幅巨大的舆图。

“请坐。”刘协微笑道,仿佛对一位至交好友一般,不带丝毫火气。

周公瑾扫了一眼那舆图,从善如流,在皇帝对面款款而坐。他想,皇帝今日当是要给他答案了。

“三日前,朕蒙公瑾奏了一曲佳乐。”刘协低缓道:“公瑾的乐音,绕梁三日不绝。”

“陛下今日是要回赠臣一曲佳乐吗?”

“正是。”刘协笑道:“不过这一则且不着急。公瑾请看……”他指向悬挂在亭中的舆图,道:“朕这三日一直在看东南的舆图。吴地本来人烟稀少,这些年来,北地人口南移,这才渐渐人多了起来。若是能使山越之民,出居于平原,人口更是可以倍增。”

周瑜听皇帝提到“山越”,心中一动,看向皇帝时,却见皇帝神色平静、仿佛只是随口一提。

“你看,若是在江水两岸,设屯田之所,再把从前这两条运河加以修缮……”刘协走进舆图,指着上面的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再把自云阳至京口,这一段流经山间的运河通航。以西开辟此地,联通秦淮河与江南运河,那么便有便捷水道直通建业,而可灌溉良田沃野万顷。从此处再往东南看,朕知道此处海中有一洲,名夷洲……”他说的夷洲,就是后世的台湾岛。

同类小说推荐: